第一卷 第159章 第一笔民间资本
第一卷 第159章 第一笔民间资本 (第2/2页)这份新方案由李厂长亲自带去部委汇报。又是一番激烈的讨论和博弈。最终,正如李厂长所料,部委领导在反复权衡后,给出了一个“原则上不予提倡,但鉴于特区特殊情况及企业发展急需,可小范围、小额度试点,加强监管,观察效果”的模糊批复。
没有明确支持,但也没有一棍子打死。这就够了!
拿到这个尚方宝剑(或者说护身符),林凡和李厂长都松了口气。试点方案迅速在红星轧钢厂和三产公司内部小范围传达。
消息一出,果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反应最激烈的,当属刘海中一家。刘海中在家里拍着桌子大骂:“胡闹!这是变相剥削!林凡这小子,就是要把咱们辛辛苦苦攒下的血汗钱骗走!光齐、光福,你们谁也不准参与!”
然而,他的大儿子刘光齐私下里却跟媳妇嘀咕:“爸就是老脑筋!林凡现在什么势头?跟着他干能吃亏?我看这事儿靠谱!咱家那点钱存银行才几个利息?”
不仅刘光齐,厂里和公司里不少见识了林凡本事、又对南方市场充满期待的年轻工人和技术骨干,都跃跃欲试。他们相信林凡的能力,也看好项目的前景。
阎阜贵自然是第一时间就把自己压箱底的两千块钱取了出来,小心翼翼地用布包好,交给了林凡指定的财务人员,还千叮万嘱一定要把凭证写清楚。
更让林凡意外的是,傻柱不知从哪儿听说了这事,居然也揣着五百块钱找来了。他瓮声瓮气地对林凡说:“林凡,我傻柱没啥大钱,这钱你拿着,算我支持厂里建设。我信你不是胡来的人!”说完,把钱往桌上一放,扭头就走。
林凡看着那叠厚厚的、带着油渍的零整钞票,心里有些触动。这傻柱,虽然浑,但关键时刻,有种胡同串子的义气。
短短一个星期,通过这种半公开的内部动员,林凡竟然筹集到了一笔远超预期的资金!虽然总额对于庞大的产能扩张计划来说仍是杯水车薪,但这第一笔来自民间的资本,如同久旱后的甘霖,让南方加工点的项目,看到了立刻启动的希望!
林凡立刻指示财务人员,做好每一笔资金的登记、出具凭证,并按照承诺,支付了比银行同期利率高出不少的第一期利息。
拿到利息的阎阜贵,笑得见牙不见眼,连走路都带风。刘光齐也偷偷拿着利息回家,在刘海中面前扬眉吐气了一番,把刘海中气得够呛。
资金到位,林凡一刻不停,南方加工点的选址、前期平整、以及通过韩春明的渠道订购二手设备的工作,立刻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