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震惊李世民!皇太孙的长江黄河论!
第117章 震惊李世民!皇太孙的长江黄河论! (第2/2页)李易瞥了他一眼,也有些吃惊。
这皇爷爷借力打力的政治手段还真是老练的很。
不过,他旋即想起来,在自己面前和蔼可亲的皇爷爷,那可是玄武门上位的天可汗。
这等人物只要抓住一点机会,便会迅速转为最凌厉的攻势,连消带打,叫人连半点反应的机会也无。
跟这样的老狐狸比起来,他这个政治萌新,还嫩的很。
李易摇头晃脑道。
“皇爷爷,你还真是老奸巨猾啊。”
李世民哈哈一笑。
“大孙,皇者御极,帝王心术,首重借势与造势。”
“你这本《西游记》,看似不过是一本志怪小说。”
“但在魏征那样的老臣眼中,能看出其中暗喻朝堂纲纪废弛、权贵奢靡,这是他的本事,也是他的职责。”
“朕顺势而为,将话题从一本小说,引向吏治之弊,引向御史台监察不力之实。”
“其二,便是分化与制衡。”
“御史台一家独大,久而久之,难免懈怠,或结党营私。”
“就像上次关中衙门卡朝廷分给百姓的钱,御史台却是毫无作用。”
“朕设立新署衙,直属御前,分其权柄,使其与御史台形成互察互监之势。”
“魏征刚直,朕用他掌此要害,既是用其所长,亦是将其置于风口浪尖,成为百官瞩目的焦点,使其不敢有私。”
“最后,便是恩威并施。”
李世民眼眸中目光灼灼。
“对魏征,朕委以重任,是恩。”
“对新衙门,赋予风闻奏事、明察暗访、直达天听之大权,是恩。”
“对那些隐藏在暗处的蛀虫,朕要让他们日夜惊心,知道头顶悬着利剑,这便是威。”
“而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政令畅通,还天下以清明,这又是最大的恩。”
“大孙,治国如弈棋,落子需有谋。”
“帝王心术,不在于阴谋诡诈,而在于审时度势、借力打力、善用人心、名实相副,最终达到江山永固、黎民安泰的目的。”
“大孙,你可明白几分了?”
李易闻言,若有所思,忽然道。
“皇爷爷,孙儿受教。”
“不过,要是没有这《西游记》,皇爷爷还怎么借力打力,孙儿怎么着,也能算首功。”
李世民闻言哈哈大笑。
“不错,大孙才是首功。”
“不过你小子搞出这《西游记》来,还要以你皇爷爷为背景,怎么都不跟皇爷爷吱一声。”
“你接下来可得把皇爷爷写的神气一些。”
“不然,皇爷爷就不高兴啦!”
李易摇头晃脑道。
“皇爷爷,你放心吧。”
“我办事,您操心。”
“我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李世民:“......”
他摇了摇头,颇为哭笑不得。
“对了,大孙,今日皇爷爷再考考你。”
“这御史台是旁人眼中上谏君王的清流贤臣,为何皇爷爷却要限制它?”
“这天下之臣,何分贤臣与奸臣?”
李易闻言,略微思索,旋即笑嘻嘻道。
“皇爷爷,这天下没有真正的贤臣。”
“有时候贤与不贤也由不得他们。”
“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略微收敛,颇为郑重的看向李易,虎目中闪过一丝赞赏。
“大孙,继续说......”
李易眨了眨乌黑透亮的眸子,清脆的声音回荡在殿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天下臣民时常将江山放在一起,将皇帝当做山,群臣百姓当做江,实则江和山又有什么关系?”
“江水滔滔,拍山而去。”
“天下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
“江山是名江山,非实指江山。”
“君既不是山,臣民便不是江。”
“古语云:圣人出,黄河清。”
“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
“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道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道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
“岂能废黄河而只用长江?”
“若是黄河泛滥,便须治理。”
“这便是皇爷爷为何要大动干戈,巡查关中数十州府官员,查清他们其中若有贪腐百姓血汗钱者,便废职流放的道理。”
“反之,长江一旦泛滥,皇爷爷也要治理。”
“这便是皇爷爷为什么要限制御史台这等清流官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