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芝加哥之乱(2)“屋千蟑”
第16章 芝加哥之乱(2)“屋千蟑” (第2/2页)他咒骂,他祈祷,他思索……终于,他明白了,这是他的一生之敌。
他要打倒这罪恶的报纸,才能无怨地上天堂,这是上帝对他最大的考验。
于是,爱德华牧师康复后,没有在报纸上做任何批判。
不是避其锋芒,而是积蓄力量,想要给这份无耻的报纸致命一击——
他在收集公众的请愿签名,准备将《太阳报》告上联邦法院!
只是没想到,一场大火,暴露出了邪恶的酒精又开始卷土重来了!
爱德华牧师那张刻板的脸上,每一道皱纹都因极致的愤怒而扭曲。
如果说太阳报是他后半生要打倒的恶魔,酒精就是他前半生已经打倒的魔鬼!
他的荣誉,他的声望,都在禁酒令通过的那一刹,得到了升华。
所以他绝对不允许这魔鬼死灰复燃!
至于《太阳报》的“屋千蟑”,在牧师眼中就是狗咬狗。
“无知的羔羊啊!可别被撒旦的低语迷惑了啊!”
大火?
他看到的不是治理的无能,而是上帝降下的、惩戒人类不洁欲望的天罚!
一想到这里,爱德华牧师决定顺从上帝的旨意,且将对付太阳报的动作押后,先引导羔羊们的怒火审判这座罪恶之城对杯中魔鬼的纵容!
顺带着,也重建他在上一次游行活动中折损的威望。
于是,在当天下午,一支游行队伍就浩浩荡荡地向着南城区的酒厂废墟聚集。
游行队伍应和着爱德华牧师的呼喊:“净化我们的城市!”
“让阳光照进每个豢养了魔鬼的角落!”
游行的声势,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终于,抵达酒厂废墟的时候,一位州参议员候选人已经等在这里了。
他跟爱德华牧师握了握手,站在游行队伍前,脸上堆砌着悲悯与坚定混合的表情——
“芝加哥的市民们!你们的诉求,我感同身受!昨夜的大火,烧痛了每一个正直公民的心!”
“它烧出了一个血淋淋的真相——芝加哥城市的肌体,正被私酿毒酒的黑帮和他们的保护伞,蛀蚀得千疮百孔!”
他挥舞着手臂,仿佛在指挥一场必胜的战役:“如果市民赋予我权力,我将发动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
“一场针对每一滴私酒、每一个酒厂、每一只藏匿在黑暗中的美洲大蠊的全面战争!”
听到议员候选人引用从《太阳报》学到的“屋千蟑”之说,游行人群的欢呼声几乎要掀翻队伍中的旗帜。
爱德华牧师则狠狠抽了抽脸。
这该下地狱的《太阳报》!
……
在游行活动开始后不久,《太阳报》的记者也出动了。
理查在收到最新消息后一脸厌恶地对罗根说道,“怎么哪哪都有这个牧师,上次怎么没把他直接气死呢!”
“我看没必要给他留什么版面,在报道里提一嘴就算了。”
“这可不行!人家牧师可是代表了芝加哥市民的强烈诉求。”罗根一脸肃穆庄严,在理查见鬼的眼神中一本正经道,
“我们是公正客观的媒体,是第四权力,是社会的良心!理查啊,你不能让个人厌恶影响了我们的公正客观!”
就你,社会良心?
一听这话,理查就不急了。
他静静地看着罗根,看这货又要作什么妖。
“就算是指着我们鼻子骂,只要有热度,太阳报都要去报道!”
罗根坦坦荡荡,突出一个媒体人的操守。
“当然,公正客观是原则,但呈现方式嘛,可以有一点小小的艺术引导。”
理查茫然:“艺术引导?”
罗根脸上浮起一种奇怪意味的笑容,“或者,可以叫阴间滤镜?”
没错,罗根说的就是BBC的传统艺能!
好为人师的罗根可不能让扬基佬不如他们的表兄弟啊!
“比如说,角度。”
“拍牧师的时候,给他的面部肌肉特写!让他那布满老年斑的脖子和法令纹第一时间占据你的视线。”
“还有,光线!”
“等他走到那些高大建筑的阴影里,或者干脆等天色阴沉下来!让阴影恰到好处地笼罩他半张脸,最好让一只眼睛完全隐没在黑暗里,另一只则闪烁着……嗯,偏执狂特有的神经质的光芒!”
“另外,构图!”
“千万别把他拍得像个游行领导者!”
“要用长焦压缩视角元素,把他塞进镜头角落,让那些举着标语牌、表情狂热的老太太们占据前景!”
“要突出他那种被自己召唤出来的怪物浪潮裹挟着的,身不由己的孤立无援……”
罗根说着一拍桌子,“嗨,这些我都忘记交代过去的记者了,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抓住其中的精髓。”
“说到底,这样的人才还是太少了,我们报社急缺这样的人才!理查,你还是要想想办法啊!”
理查已经原地石化了!
“公正客观?”
他快要不认识这个词儿了!
这小子整天都在琢磨些什么呢?拍个照都这么不做人!
求求你偶尔做个人吧!
听到他最后的感慨,理查嘴角抽搐道,“像你这样不做人的人才,我实话实说,那真是太少太少了!”
罗根摊手。
瞧瞧,他只学了点BBC的皮毛,就被理查说是不做人了。
所以说吧,昂撒人究竟是有多不做人啊!
这时,又有最新消息被递进来。
罗根一看,乐了,“我看可以把主要版面留给这个议员候选人。”
“为什么,就因为他说话好听?”
理查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美利坚所有的政客都一个鸟样,与其相信他们的承诺,还不如相信妓女的节操。
罗根不紧不慢道,“因为他公开宣告自己也看了《太阳报》。”
“对于这种有眼光的政客,当然要给他公正客观的报道!”
理查严肃地点点头,“你说得对!我们《太阳报》是绝对公正客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