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世界的凛冬(求收藏!求追读!)
第19章 世界的凛冬(求收藏!求追读!) (第1/2页)与普佐一样,阿西莫夫读了两遍《布朗克斯的故事》,才意犹未尽的放下稿件,啜饮红茶润喉。
上一次,他被《朝闻道》的宏伟、悲壮所震撼,感受到一种宇宙的海潮翻滚而来的汹涌情绪。
这一次,他被《布朗克斯的故事》的「友情」「亲情」「时间流逝与幻灭」的主题所打动。
虽然这种情绪不如前者震撼,但有种时代浪潮涓涓流过的绵长余韵,仿佛海潮退去之后,沙滩上留下苍苍茫茫的一片,是历经岁月洗练、流逝后永存人生的泡沫般的愁绪,残留在生命中的一点湿凉的痕迹。
阿西莫夫将他阅读完这个故事的感受说出,很精准的用比喻的方式说出了那种难以言喻的情绪余震。
普佐有些惊讶地说:“你评论的真好啊,完全不输那些顶级刊物的评论家了。”
阿西莫夫抓了抓脸颊:“其实我也在往文学评论家的方向前进,现在文坛中的那些评论家,只会点评那些主流文学,而一个不好的风向是……那些刊登在顶级刊物上的评论,是会影响大众的审美的。
所以,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朝一日来为‘类型文学’进行评论、正名。
诸如科幻、侦探、奇幻、西部这些类型小说,在我看来,也都是具备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的。
就拿科幻小说举例,在科技迅速发展的这个年代,通过科幻创作来呼吁社会关注科技伦理、环境保护这些问题,是相当有警世意义的。”
听完阿西莫夫说的,普佐感慨和敬佩地说:“艾萨克,你真是通才啊。”
普佐感觉又从阿西莫夫这里学到了不少东西,同时,他也知道阿西莫夫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高材生,羡慕之余,也下定决心要攒钱上大学。
话题转回来。
阿西莫夫也有点为恩尼担忧:“你这个故事是好,就是这种风格不太好找投稿的刊物。
主要是你的故事内容,隐喻了现在风靡的孤立主义和本土思潮,要是发表出来……容易被有心人刻意歪曲解读、上纲上线的评论。
包括普佐的小说,也和你有一样的问题。”
随着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爆发、战争的愈演愈烈,民间很多孤立主义者都开始有些动摇,认为他们需要加入战争,否则到了兔死狐悲的时候就来不及了。
与此同时,随着这一小部分人产生的动摇,也让那些极端的孤立主义者的呐喊更加剧烈,甚至有传言这些反战者、孤立者正在计划组建一个大型反战组织,准备策划集会向罗斯福进行抗议。
其中最有名的是一个叫做“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的美国飞行员。
他曾在1927年5月20日至21日,驾驶着单引擎飞机「圣路易斯精神号」,共用了33.5小时,从纽约市飞至巴黎,跨过了大西洋,其间没有任何着陆。
那个年代的航空技术远未成熟,更没有任何导航、定位设备,林德伯格33.5小时无睡眠的不间断飞行,不仅挑战了技术极限,更是挑战了生理极限,堪称是人类航空史上的一个壮举——因此,林德伯格也成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飞行英雄。
虽然林德伯格因为在1938年的时候去过德国,并公开表示他支持纳翠德国,至今仍在引发着不少攻击和争议。但这样一个名人为孤立主义发声,能量是巨大的。
何况,除了林德伯格外,还有很多商界、政界的名人都在为孤立主义发声。以目前的态势来看,能对战争进行理性认知的声音,还是太少。
可以想象,恩尼、普佐两人的小说万一发表出来,可能都会遭受到怎样的恶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