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 三 章
3 第 三 章 (第2/2页)杨氏这才退掉叶家的亲事,把姜姝嫁到了信阳侯府。
姜姝不喜欢逞口舌之快,杨氏说的话不中听,她也懒得反驳,只冷眼看杨氏做戏。
杨氏也觉得有些无趣,仰头灌掉杯中的茶水,双眸凝着姜姝,单刀直入:“我养你这么大,费钱又费力,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
你出嫁的时候,我更是把压箱底的银子都掏了出来。我也不求你接济娘家,但好歹得让我在街坊邻居跟前把腰杆子直起来,没得赔了夫人又折兵。”
姜姝原还能控制好表情,一听杨氏提起陪嫁,就不由翻了个白眼。
杨氏和普通的官眷不同,她出身商贾,万事以利为先,至于名声,从来就不在她的考虑范畴之内。
姜姝出嫁时,陆家除了牲畜瓜果、糖糕山珍,还足足给了姜家三千俩聘银。杨氏收聘礼收的不亦乐乎,却只给姜姝准备了三十抬嫁妆。
这三十抬嫁妆也都是不值钱的针头线脑,折成银子,连二百两都不足。
姜姝平时温婉惯了,却因着陪嫁大闹了一场,姜文焕好歹得在官场上行走,怕传出苛待长女的名声,这才给姜姝添了一千两的银子当陪嫁。
只这银子,也是从信阳侯府的聘礼里拨出来的。姜家可谓一毛不拔。
约是姜姝的白眼翻的太过于扎眼,杨氏不由刹住了话头,既然温情牌站不住脚,她就换一个说头。
杨氏道:“信阳侯府隔三差五举行宴会,却从来没有给姜家发过帖子,街坊邻居瞧在眼里,都说侯府瞧不上姜家,咱们便是攀了高枝也飞不上枝头,我简直要被他们的唾沫星子给淹死。”
“我皮糟肉厚,被人说叨几句倒也没什么大碍,林姨娘却不然,她的脸皮比纸还薄,这几日连门子都不敢出了。日日缩在屋子里,没得闷出病来。”
林姨娘一个妾室,哪里有机会出门,又如何听得到旁人对姜家的非议?杨氏提起林姨娘,无非是为了提醒姜姝,她的生母还在姜家,姜姝只有乖乖听话,林姨娘才能安然无虞。
想到林姨娘,姜姝默默叹了一口气,林姨娘性子软,似是泥捏的一般,姜姝若不为姨娘筹谋,姨娘真真能被杨氏磋磨死。
姜姝勾起嘴唇,颇为勉强的笑了笑,开口说道:“姜家和陆家既结了亲,就是正经的亲戚,多多走动才是正理。
我明日便给母亲和二妹妹下请帖,到了十五,你们便来侯府吃席,到时候咱们好生热闹一番。”
但凡吃席,杨氏总要把二娘子姜然带在身边。
姜家原有二子三女,长子姜连、幼子姜彬、二娘子姜然由杨氏所出,长女姜姝、三娘子姜容由林姨娘所出。
姜连出生的时候,姜文焕刚刚中举,幼子体弱,在随姜文焕赴任的途中不幸夭折。
杨氏本就强势,因着姜文焕的官秩折了自己的长子,在家里愈发说一不二。便是姜姝已攀上了信阳侯府这棵大树,姜文焕现下等闲也不敢开罪杨氏。
见姜姝软了声气儿,杨氏得意地勾勾唇角,孙猴子蹦得再高也逃不出五指山,姜姝嫁到侯府又如何,还不是得任她拿捏。
达到了目的,她也懒得再和姜姝兜搭,杨氏用银签叉起一块儿胡瓜放到口中,慢慢咀嚼着,开口说道:“天气也不早了,我得早些家去,家里一摊子事儿,那件也离不得我。”
不管暗地里如何,面子功夫总得做足。姜姝站起身,温声对杨氏道:“家里庶务多,女儿就不虚留母亲了,我送您出门。”
姜姝一直把杨氏送到大门口,往回折返的时候,忽瞥见一道颀长的身影。
那人身穿一袭大红色仙鹤补服,面容清俊儒雅,嘴角带着一抹浅淡的笑容。
陆长稽的长相是十分温和的,可即便姜姝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听说过他的威名。
陆长稽十八岁夺得桂冠,入仕不到十年,就用铁血手段肃清政敌,那双握笔的手,不知沾染过多少鲜血。
姜姝暗暗胆寒,陆长稽这样的人,启是她可以肖想的,什么借种生子,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想到自己对陆长稽的龌龊心思,姜姝无地自容,下意识向相反的方向行去。
“弟妹留步!”姜姝堪堪迈出脚步,陆长稽的声音就在背后响起。
那声音低沉又不失柔和,像一把归鞘的剑,表面温润,内里却饱含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