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君臣之情
第321章 君臣之情 (第1/2页)“虽然知道先生是安慰之语,可听了那个大明之后,再看这个大明……我这心里舒服多了。”
朱载坖长长舒了口气,轻叹道,“父皇都能接受,我又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
李青含笑颔首。
“先生,我只有一事相求。”
“你说。”
“务必竭尽所能的为父皇延寿。”朱载坖无比认真的说。
李青正色道:“这是自然,除了永青侯这个身份之外,我还是个医生,这是最起码得医德,何况,你父皇这般对得起大明,放心好了。”
“如此便好。”朱载坖更轻松了些,“父皇他还有……算了,不说这个了,先生且去忙吧,我不会再耿耿于怀了。”
朱载坖并不知李青的忌讳,他只是怕答案太难以接受,故才不敢问出口。
李青也轻松不少。
目送李青离开,朱载坖再次打量起这偌大的宫殿。
一桌一椅,一墙一柱……
忽觉大殿一下子又明媚了许多。
朱载坖轻轻吁了口气,迈步走至御书案前就着龙椅坐了,手肘撑在桌案上,手掌托着下巴,回想着永青侯刚才的故事……
没由来的,昔年父皇传位自己前夕说的话,也从记忆的犄角旮旯处冒了出来。
‘皇权越强,皇权越弱,皇权越弱,皇权越强。’
‘随着时间推移,皇权会不可避免的走向没落,不要太用力,顺应大势为好。’
‘如此大明,如此臣子,如此时代,不允许你再去强皇权。’
‘无史可依,无从借鉴,只能不因强盛而乐观,也只能不因迷茫而悲观,做好分内之事即可,余者,自会有人操心……’
当时,他说自己不明白。
父皇则是道:“你终会明白的。”
现在,他明白了。
真正意义上明白了。
只是……好像晚了。
可真的晚了吗?
好像也不是。
登基前夕的叮咛,直至退位‘前夕’,他才终于明悟。
朱载坖从故事里,从回忆里,缓缓回过来神来,望着从窗口照射进来的一束阳光,望着其中的尘埃浮沉……
自己不过是其中的一粒尘埃,只不过是运气好而已,于光束中停留了刹那时间,也只能停留这一刹……
仅此而已。
~
大高玄殿。
“比我预想的要快一些。”朱厚熜瞧着走来的李青说。
朱翊钧连忙问道:“先生,我父皇……还好吧?”
“嗯,还好。”李青笑了笑道,“其实他早就有了答案,也早就做好了选择,只是这根刺骤然拔出来,难免会带出些许鲜血,使得痛感骤然加强……不过,刺拔出来了,也就好了。”
“长痛不如短痛……”朱厚熜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谁还没有矫情的时候了。”
李青呵呵道:“你儿子可没你这么矫情,远远没有。”
朱厚熜一怔,继而勃然大怒:“翊钧,去,替皇爷爷给他一巴掌。”
你都不敢,还让我去……少年鬼精鬼精的,才不会做这傻事。
“啊哈哈……皇爷爷净开玩笑,李先生既是孙儿的先生,又是您的医生,于情于理,孙儿都不能这样做,这样做,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嘿?”
朱厚熜气结,刚要叱骂,却见李青张口欲言,忙抢先一步道,“你看人家多懂事?”
娘的,竟然预判了我的话……李青一时语塞,哼道:“你知道就好。”
“就没有点新词儿……平时让你多读书你还不听……”朱厚熜逮着机会,一边说,一边往黄大胖子边上靠。
李青也没跟他一般见识,只静静的看着他唱独角戏。
果然,这一招永远屡试不爽。
没一会儿,朱厚熜自觉没意思了,也就停下了碎碎念……
~
乾清宫。
高拱应召而来,还未行礼,便被免了礼。
二人既是君臣,又是师生,还是知己,只这一个照面,高拱便知今日皇上召自己而来,事情小不了。
果然,
“先生,朕今日唤你过来,是有一件大事要与你说。”
高拱深吸一口气,恭声道:“请皇上示下。”
“朕,欲召张居正回京。”
高拱怔了下,随即道:“皇上无需顾及臣,张太岳极具才学,亦精明强干,这几年一直留在南直隶,的确有些大材小用,回京也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