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龙河大学——风神的朝圣之旅!
第371章:龙河大学——风神的朝圣之旅! (第1/2页)【神之领域】的世纪豪赌,尘埃落定。
那场席卷了全球气象学界,甚至引动了世界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的风暴,最终以一种让所有旁观者都跌破眼镜的方式,悄然平息。
世界气象组织(WMO)的“风神”专家团,输了。
输得,心服口服。
按照原定计划,这支代表着人类气象科学最高水平的团队,本该在结果揭晓的第二天,就搭乘专机,返回日内瓦总部。
然而,飞机没有等来它的乘客。
专家团的成员们,没有一个人出现在机场。
他们,不约而同地,做出了一个让外界错愕,却又在他们内部达成惊人共识的决定。
留在龙河大学。
这个决定,没有经过任何正式的讨论。它就像一种无声的电波,在十二位世界顶级科学家的心底悄然传递,最终汇聚成一股不可动摇的洪流。
一场以“学术交流”为名的访问,至此,彻底撕下了它最后一点伪装。
它,演变成了一场,近乎于“朝圣”的,深度学习之旅。
帷幕,就此拉开。
这些,平均年龄超过六十岁,任何一位,跺跺脚都能让本国气象领域抖三抖的泰斗级人物,彻底缴械投降。
他们放下了所有的身份标签,放下了浸润在骨子里的傲慢。
他们变回了最纯粹的学者,像一群第一次踏入知识圣殿的学生,眼中燃烧着对真理最原始的、近乎贪婪的渴望。
他们开始疯狂地,吸收着这所神奇大学里,那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养分。
旅程的第一站,是【稷下学宫】。
那座悬浮于半空之中,充满了科幻与古典交融之美的建筑,仅仅是远远看着,就带给他们一种难以言喻的压迫感。
他们被获准,旁听一场,由“稷下学宫”的少年少女们自发组织的,普通的课题讨论会。
“普通”二字,是龙河大学陪同人员的原始描述。
可当他们真正坐进那个环形的全息研讨室时,才明白这两个字,蕴含着何等恐怖的凡尔赛。
研讨室的中央,并非讲台,而是一片由光影构成的,动态的三维星云。
一个看上去不过十六七岁的数学系少女,正赤着脚,悬浮在星云的中央。她神情专注,双手如同优雅的指挥家,在空中划出玄奥的轨迹。
随着她的动作,那片代表着“大气湍流模型”的混乱星云,竟然开始被一根根肉眼不可见,却又在逻辑层面真实存在的“弦”,缓缓地拉扯、梳理、重构。
“弦理论在十一维空间下的振动模式,可以完美解释湍流中能量从大尺度漩涡向小尺度漩涡传递的内在规律,我们之前遇到的‘雷诺应力’封闭难题,在这里,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
少女清脆的声音,在寂静的研讨室中回荡。
台下,一位来自德国马普学会的流体力学专家,手里的数据终端,“啪”的一声,滑落在地。
他毕生研究的领域,他引以为傲的复杂模型,在少女的这番话面前,显得,如此的原始,如此的……可笑。
他的脸颊,火辣辣地烫。
紧接着,一个穿着白大褂,戴着黑框眼镜的物理系少年,走上了前。他甚至懒得去操控那片星云,只是随手调出了一张全球气候的动态热力图。
“我认为,用‘量子纠缠’的理论,来构建全球气候的关联网络,效率更高。”
他指着屏幕上,相隔万里的两个点。
一个,是南美洲的厄瓜多尔暖流。
另一个,是澳洲北部的干旱气候区。
“这两个区域的气候异常,在宏观上看似毫无关联,但在更高维度的信息层面,它们的状态是‘纠缠’的。对其中一个区域的气候因子进行扰动,另一个,必然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可预测的‘坍缩’。”
少年的语气平淡得,就像是在说“一加一等于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