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24章 痕迹
第一卷 第524章 痕迹 (第1/2页)“在”的原野边缘,“非在”的波动像墨滴入清水般晕开。柳氏伏在青铜镜前,看着镜中那些被非在触及的谷种,并非消失,而是化作反念粒子——它们的运动轨迹与念粒子截然相反,念粒子是汇聚成形,反念粒子却是离散成“无”;念粒子承载“生长”,反念粒子则传递“消解”,在镜面深处构建出片光怪陆离的“逆宇”。
“这不是毁灭,是另一种法则。”苏明轩的长剑悬在镜旁,剑穗的火焰纹与反念粒子碰撞,激起的涟漪里,谷种的生长过程竟在倒流——成熟的谷穗缩成幼苗,再变回种子,最后化作土壤里的能量,“逆宇的时间是倒着走的,因果也是反的:先有枯萎,后有发芽;先有离散,后有汇聚。”
李大人的折扇在星图上展开,扇面的“在”原野边缘,逆宇的轮廓正以一种诡异的对称形态浮现。九界的谷种在逆宇中都有对应的“反谷种”:地球的和欢谷变成“离欢藤”,接触它的事物会自动分离;星云的红色谷种化作“褪星子”,能量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减弱;机械宇宙的齿轮谷种则成了“散轮核”,越运转越松散。
“反念粒子构建的是‘对立共生’。”李大人指尖点着扇骨上新浮现的逆宇星轨,“就像‘在’与‘非在’并非仇敌,而是构成完整宇宙的两面。逆宇的存在,不是为了否定九界,是为了让我们明白,‘消解’与‘生长’同样重要——没有枯萎,怎会有新苗的空间?没有离散,怎会有重逢的珍贵?”
星云幸存者的绯红印记渗出种奇异的暗紫色光,在地上投射出谷神日记的补遗残页,上面画着幅“正反相生阵”:“在”与“非在”的能量如阴阳鱼般缠绕,阵眼处是颗同时闪烁着念粒子与反念粒子的种子,标注为“元初种”——传说中宇宙诞生前的第一颗种子,既含“在”的生机,又藏“非在”的消解。
“元初种是平衡的关键。”幸存者的指尖划过残页上的批注,“反念粒子过度扩散,会让逆宇吞噬九界;‘在’的能量过于强盛,则会让宇宙因僵化而失去活力。只有元初种的正反能量达成平衡,才能让‘在’与‘非在’和谐运转,就像呼吸,有吸有呼方能长久。”
王院判将念粒子与反念粒子按比例混合,培育出株奇特的幼苗:左半是生机勃勃的翠绿(在),右半是逐渐枯萎的灰黑(非在),却在正中央长出颗圆润的种子,既不生长也不枯萎,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元初状态”。“这苗能吸收两边的能量,”他记录着数据,“中央的种子会根据能量比例调节释放,就像个天然的平衡阀。”
归谷道的念谷种在反念粒子的影响下,出现了“正反同株”的变异:同一株谷穗上,一半在抽芽生长,一半在枯萎消解,却在根部相互滋养,结出的谷粒既有念粒子的活性,又含反念粒子的稳定性。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摘下颗谷粒,发现它落地后,会先长出幼苗,成熟后又自动枯萎成土壤,形成个完美的小循环。
“这就是元初种的雏形。”柳氏抚摸着变异谷穗,掌心的透明印记同时泛起“在”的金光与“非在”的暗紫,“它告诉我们,生长与消解不是对立的,而是循环的两个阶段。就像我们种谷,收获后总要翻耕土地,让秸秆回归土壤,才能孕育新的丰收。”
前往逆宇边缘的星船,被九界与逆宇的种谷人共同改造:船身覆盖着“在”的和欢藤与“非在”的离欢藤,前者提供生长力,后者调节能量平衡;船舱的核心嵌着元初种幼苗,能在正反能量中保持稳定;逆宇的“反种谷人”——那些由反念粒子构成的身影,还为船底装了“逆重力轮”,适应逆宇的物理法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