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冯家高塔,走私的矿石(6K+更新)
第196章 冯家高塔,走私的矿石(6K+更新) (第1/2页)西城齐家扎根四九城百多年,啥大风浪没见过?
能让这位执掌清帮数十年的齐老爷子感叹不已的自然是祥子的淡然。
矿区从来都是此方世界最要紧的东西。
四九城外那三大家族,不就是靠着矿厂,得了几百年富贵?
可那大个子,竟就这么洒脱地把矿厂交了出去?
虽说他的分红定然是不会变的,但.这可是让出了管理权啊
这么一来,齐老爷子哪有拒绝的道理?
千来个码头工而已,换齐家一份百年富贵,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于是,祥子以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方式,彻底将清帮这艘大船绑在了自己身上。
当天夜里,这份计划就变成一封电报,摆在了宝林武馆各位院主的案头。
跟上次那运输线方案不同,这回院主议事顺当得很
人人都清楚,要是这方案真能成,宝林武馆能捞着多大的好处.
这是一份足以延续宝林数百年繁荣的重要方案。
所以,第二天一早就,这份由宝林武馆五位院主联名签字的方案,就送到了大帅府和使馆区四大家的公馆里。
——
四九城从来就藏不住秘密,
没几天工夫,使馆区的批复就传遍了四九城的上层圈子。
跟往常不一样,这份涉及小青衫岭前朝废矿的方案,盖的是使馆区四大家的家章——而不是大帅府的金印。
按那些不能摆上台面的规矩,使馆区向来不掺和凡俗事务,都交给大帅府打理。
可偏偏.这回却破了例。
就算这封直接送到三大武馆的公函,后来又“画蛇添足”补盖了大帅府的公印,可谁都能从这反常的举动里看出来——使馆区那些大人物的渴望和期盼。
这是使馆区成立以来,第一次向世俗伸手。
而整个四九城,也只有寥寥几人能懂其中的原因。
其中一位,恰好就在冯家庄里。
冯家庄内庄,那座高耸的棱堡。
一间阴森的密室。
坐在轮椅上的老人,静静看着手上加盖着各种大印的文件,
手指微微一挑——文件化作漫天碎片,慢悠悠飘了下来。
这位冯老庄主苍白的脸上还是如以往一般平静,但只有最亲近的人才能从那细微的变化中,感受到这位老人内心某种真实的愤怒情绪。
“使馆区那些大人物急了,他们该是没料到,这世上竟有人承诺能在半年内恢复这座前朝废矿,”老人嘴角微微勾起,笑容平静,“文儿.小青衫那事,拖不得了。”
阴影中,冯文轻轻点头:“父亲大人,差不多准备妥当了,就等下一批物资运输,就能派人进去”
“唯一麻烦的是火药粉,想要炸毁那大东西需要纯度更高的五彩金矿和火矿.”
“李家那边似是猜到了什么,一直不肯供货。”
昏沉的光线中,坐在轮椅上的老人眉头一挑,嗤笑一声。
“李家那老东西怕了吧.”冯文笑了笑,轻声道:“父亲大人料事如神.毕竟这事干系重大,那老家伙怕沾染到身上,也不奇怪。”
“李家那老东西,没你想得那么胆小,”轮椅上的老人嘴角露出个讥讽的笑,“不然.当初他也不会把大顺朝都卖给使馆区那几家.”
“说到底,那老家伙就是想要更多筹码。”
听到这话,冯文似是意识到了什么.瘦削的身形便是一顿。
“我昨儿让阿福去了趟李家跟那老家伙说好了,只要这批矿能顺顺利利运过来,我就把敏儿许给李家二少爷.”
冯老庄主说的云淡风轻,那双昏沉的眼眸,却是深深盯着自己这仅剩的儿子。
过了好一会儿,冯文低下头,轻声应道:“全听父亲大人吩咐。”
轮椅上的老人笑了笑:“那便好。”
——
冯文出了高楼,
在门口等待已久的小马,递上一件大氅。
冯文披在身上,咳嗽了两声,只轻轻说了句:“回内宅。”
小马搀扶着这位冯家二爷,缓缓走回那栋小楼。
如往常那般,冯文一个人进了小楼。
“滋”的一声,火折子点燃蜡烛,
幽暗的烛火中,冯文一个人静静望着屏风前那张油画。
一缕白发从他额头飘了下来.
冯文下意识接住,望着油画上那个美丽如昔的女人,笑了笑:“我老了你还年轻,”
惨白得毫无血色的手指,沿着油彩的纹路,慢慢抚过那张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脸。
他的动作很轻,生怕把油画弄脏了,可手上还是免不了沾了一抹红色——那是画中女子红裙的颜色。
光影朦胧中,冯文看着手上如血的殷红,
这红色刺眼,又带着些鲜艳的黄——像极了昔年那场摧毁了他一生的大火。
世人都说,冯文这位夫人疯了,所以一把火烧了半个冯家庄——可谁又晓得,这些年这把火在这位冯家二爷心里从未停过。
殷红的眼神倒映进冯文的双通,也似燃烧了起来。
“当年保不住你,是我没用,如今有人要对你女儿下手了.”
“不过素素你放心,拼掉这条性命,我也会护你女儿周全。”
烛火摇曳,冯文笑容无比温柔。
——
日光大好,颇有几分暖意。
祥子难得没练功,只带着小绿、小红两个丫头,在李家庄外的集市上转悠。
包大牛和包大锤这俩兄弟,带着十多个护卫,跟在后头。
这偌大的阵仗,自然惹得路人侧目。
经雷老爷子的设计,这片集市被分成四个坊市、
坊市里头,原先破破烂烂的帐篷,如今大多改成了前铺后院的小宅子——按李家庄的规矩,庄外这些铺子,只要交够三个月的税,就能领一张居住证。
李家庄内人多,而且俸禄高,便是最普通的力夫一月也能挣百来个铜子。
有了钱,自然得消费。
庄外这四个坊市自然更显繁华——单说人数,这儿已经住了好几千人。
这里治安好,大小都能混口饭吃,附近的流民都往这里跑,每月新登记的居民都超过千人——当然,其中不乏老弱孩童。
如今李家庄正是用人的时候,自然是来者不拒。
身子壮实些的汉子,就签个力工短契,没爹没妈的孤儿,就先安排去学堂——反正不过是每天多给几个馍馍罢了。
至于那些老人,也有粥棚安置——虽说没法养老,但至少每天能管一顿饱饭。
这么一来,祥子这位李家庄庄主的“善人”名声就传出去了。
人多了,吃的用的是个大数字——虽说有那条南苑铁路,目前物资倒不愁。
可祥子向来谨慎,特意让齐瑞良挑了几个有经验的老农,去丁字桥外勘探荒地——如今李家庄势力大了,附近早就没了妖兽.只剩下没人要的荒田。
这世道,地契早就不管用了。
把附近的荒田都勘探了一遍,又给大帅府那边发了封电报——如今祥子正是风光的时候,就连使馆区那边都记着他的名字,大帅府自然不敢轻易为难。
这么一来.李家庄名下足足多了好几千亩田地。
祥子从之前签了奴契的流民里,挑了几百个有经验的,把田地分了下去,每年只象征性地收十枚铜板,就算是收了税。
之后又托青帮弄了些五彩木矿灰,撒在田里,这些原本贫瘠的荒田,只要种上两季,就能变成肥田。
这么一来,到了年底,李家庄在粮食上就能自给自足了。
不少人都不明白——好好的田地为啥全分出去?
可祥子拿定主意的事,李家庄里没人敢反对。
只有齐瑞良像是琢磨出了点啥——早在建设李家庄的时候,他就从这位李兄嘴里听过些莫名其妙的词
比如“粮食安全”、“菜篮子工程”之类的问题。
不知怎地,齐瑞良总有一个感觉——这位李兄,似是在做某种最坏的准备。
——
难得出来逛,小绿、小红俩小丫头高兴得很,
小红嘴馋,手里抱满了没见过的吃食。
身为“内宅大管家”,小绿自然沉稳多了,只乖乖跟在祥子后面。
不过如今这位“绿菩萨”的名声,倒比祥子还大,一路上不少路人都跟小绿打招呼,甚至有些商家说啥也不肯收钱,非要免费给小绿送些东西。
毕竟这里的商家大多是第一批来此的流民——当初小绿坚持建的那座粥棚,可是在开春那冷天里救了不少人的命。
沐着日光,祥子慢悠悠走到一处气派的宅邸前。
宅子门口挂着四个大字——太白镖局。
这就是闯王爷在这儿设的镖局。
祥子瞧着那门庭若市模样,倒是乐了——闯王爷这镖局生意倒还真不错。
听齐瑞良说,每天从这儿往西走的大车,足足有十几辆。
车里运的啥,祥子自然不感兴趣,
今日他来,却是为了另外一桩大事。
门口早有小厮瞧见这位李家庄庄主,赶紧满脸堆笑地迎了上去。
穿过前院,到了后院。
祥子让包大牛他们在门口等着,只一个人走了进去。
内院亭台楼榭,曲水流觞,
看不出来这闯王爷倒是个雅致人。
听到脚步声,内院一个白衫书生却是施施然起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