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 第160章是谁出卖的我?!恐怖结论!【月票加更1】

第160章是谁出卖的我?!恐怖结论!【月票加更1】

第160章是谁出卖的我?!恐怖结论!【月票加更1】 (第2/2页)

姚广孝点头:
  
  “王爷此刻任何动作,在皇上眼中皆可为‘心虚’之佐证。秦王之慌,晋王之疑,已是落了下乘,自乱阵脚。王爷当反其道而行之。”
  
  他顿了顿,声音更缓,却字字清晰:
  
  “信任高炽世子之能,其在京中,必能恪守本分,稳如磐石。”
  
  “信任皇上之智,虽一时盛怒,然绝非昏聩之君。蛛丝马迹,终会水落石出。王爷您,只需静观。观其变,待其时。”
  
  朱棣听到这话,彻底明白了。
  
  姚广孝的策略的核心就是,绝对的信任和绝对的按兵不动。
  
  信任朱高炽能在风暴眼中稳住燕王府的阵脚。
  
  信任老朱最终能查明真相。
  
  自身则彻底静默,不做任何可能引起误解的举动,以超然的姿态,待其他沉不住气的人先出错。
  
  毕竟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好一个伏草惟存!好一个以默代雷!”
  
  朱棣抚掌轻叹,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此时妄动,确是取死之道。老二老三,已是棋差一招。”
  
  他心中的焦虑和那一丝趁机渔利的念头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稳如山的定力。
  
  “传令下去。”
  
  朱棣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决断力,却更加内敛:“北平九门,即日起加强戒备,然只防外贼,不涉内事。”
  
  “府中上下,一切如常,不得议论应天之事。凡有秦、晋、周王府之来信或来人,一律以‘王爷闭关静思,不闻外事’为由,婉拒于门外,礼数不可缺,但绝不接触实质。”
  
  “所有举动,皆记录在册,以备不时之需。”
  
  “是!”
  
  心腹侍卫凛然应命,感到了一种不同于秦晋二王府的、令人心安的沉稳力量。
  
  “另外!”
  
  朱棣补充道,目光望向应天的方向:“给高炽去信,不必长,只八字:‘父安,信尔,静待天明’。”
  
  这封信,既是告知朱棣自己的态度,也是给予朱高炽最大的信任和支持,更是燕王府在此次风暴中的定调之策。
  
  “属下明白!”
  
  心腹侍卫退下后,书房内重归寂静。
  
  朱棣再次看向舆图,目光变得深邃。
  
  他知道,这场风暴避无可避。
  
  但他燕王府,绝不会像秦王、晋王那般自乱阵脚。
  
  他将以绝对的冷静和信任,等待风暴过去,或者……等待真正属于他的时机。
  
  “老大……”
  
  他低声轻叹,这一次,叹息中带着真挚的哀伤:“你到底是怎么死的?我也很想知道啊……”
  
  ……
  
  与此同时。
  
  诏狱一处几乎能隔绝所有声音的刑房里。
  
  血腥味与草药味混合成一种令人作呕的气息。
  
  宋忠面无表情地看着手下缇骑将最新一份口供呈上。
  
  他们已经连续审讯了数十名可能与王钺、李公公、兰心有过接触的旧日内官、宫女。
  
  进展比预想的要‘顺利’,却也更加诡异。
  
  “大人!”
  
  一名百户急步走来,低声道:
  
  “根据浣衣局、安乐堂的多份口供交叉印证,王钺确实早在洪武二十五年初,也就是太子殿下病重之前约半年,就因为‘贪墨宫帑’被杖责一百,发配孝陵卫种菜去了。”
  
  “而且,去年冬天感染风寒,没熬过去,死了。”
  
  宋忠眉头一皱,旋即摇头道:
  
  “时间不对。太子爷是四月开始病重的,他怎么年初就被打发走了?查证了吗?”
  
  “查证了,调令文书、浣衣局的接收记录都在!”
  
  百户肯定道:“时间戳印清晰,确实是在太子病重之前。孝陵卫那边也有记录,去冬病逝,尸首已化。”
  
  “那李公公呢?”
  
  宋忠感觉有些不对劲。
  
  “李公公更奇怪。他是洪武二十四年秋,因‘伺候太子汤药不慎’的由头,被直接逐出皇宫,遣回原籍安置了。”
  
  “我们的人快马去了他老家凤阳,据当地里正说,这李公公回乡后,深居简出,但在洪武二十五年夏,也就是太子爷薨逝后不久,他居住的宅子走了水,一家老小连同他本人,都没跑出来,烧得面目全非,当时就以意外报备府衙了。”
  
  “意外?”
  
  宋忠眼中寒光一闪:“这么巧?”
  
  “至于那个宫女兰心……”
  
  百户的声音变得更加迟疑:
  
  “她是吕妃娘娘从娘家带进宫的贴身侍女,极受信任。”
  
  “但在洪武二十五年元宵节后不久,她就突然‘染了恶疾’,被迅速移出东宫,送到西苑一处僻静宫室‘静养’,但不过三五日就……就没了。”
  
  “当时说是急症,尸体很快就被拉出宫火化了,没留下任何东西。”
  
  宋忠猛地站起身,在阴冷的刑房里踱步。
  
  王钺,太子病重前半年因贪墨被贬,后病逝。
  
  李公公,太子病重前数月因过失被逐出宫,后死于火灾。
  
  兰心,太子病重前两个月因染病暴毙,尸骨无存。
  
  这三人的消失或死亡,时间点全都诡异地在太子朱标病重之前。
  
  而不是皇上所推测的,在太子死后为灭口而被处理掉。
  
  这完全不符合杀人灭口的逻辑!
  
  哪有人在事情还没发生、甚至还没开始谋划之前,就急着把执行者全都清理掉的?
  
  这说不通!
  
  除非……除非这些人的消失,本身就不是为了灭口,而是……
  
  一个更加诡异、更加大胆、甚至有些荒诞的念头,如同冰锥般骤然刺入宋忠的脑海,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除非……这些人的调离、贬谪、甚至死亡,是太子殿下本人安排的?!
  
  是太子殿下在病重之前,就已经察觉到了什么?
  
  所以,他提前将自己身边可能被渗透、被收买、或者他知道有问题的内官宫女,用各种合理的借口清理出东宫?以期切断某些黑手?保护自己?
  
  但这个念头太骇人听闻了!
  
  太子殿下仁厚宽简,他若察觉到阴谋,为何不直接禀明皇上?为何要用这种隐晦的、近乎自残的方式?
  
  宋忠被自己的推论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重新审视所有的线索。
  
  “王钺的贪墨案,是谁揭发的?李公公的过失,是谁认定的?兰心的恶疾,是哪位太医诊断的?”
  
  宋忠连续发问,声音有些干涩。
  
  手下连忙翻查卷宗:“回大人,王钺的案子……是当时东宫的一位管事太监举发的,但卷宗记录,最终批红处置的是……是太子殿下本人。”
  
  “李公公的过失……记录显示是太子殿下亲自下令处置的。”
  
  “兰心……当时请的是太医院的一位太医,但那位太医已在洪武二十五年夏致仕还乡,如今也病故了。”
  
  轰!
  
  宋忠只觉得脑袋里仿佛有什么东西炸开了!
  
  太子殿下亲自批红处置!
  
  太子殿下亲自下令驱逐!
  
  虽然太医死了,但时间点都对上了!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隐隐约约、却又无比诡异地指向了那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结论。
  
  这些看似被‘灭口’的清理行动,极有可能源于太子朱标本人的意志!
  
  他不是受害者茫然无知,他可能早就察觉到了阴谋的蛛丝马迹!
  
  他甚至可能一直在暗中反抗和布局!
  
  但这个真相太过惊人,也太过残酷!
  
  它意味着太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不仅承受着病痛的折磨,更可能深陷于一个巨大的阴谋漩涡中,孤独地挣扎,却最终未能逃脱毒手!
  
  宋忠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
  
  他不敢再想下去。
  
  这个结论,他该怎么报?报给蒋指挥使?报给皇上?
  
  皇上会信吗?
  
  皇上那多疑的性格,会不会认为这是有人故意伪造的线索,为真正的凶手开脱?
  
  甚至……认为这是有人栽赃嫁祸死去的太子殿下?
  
  一股比之前更大的恐惧和压力,再次攫住了宋忠。
  
  他发现自己似乎挖到了一个远远超出他职权和承受能力的、足以引发帝国地震的真相。
  
  他站在原地,脸色变幻不定。
  
  良久,他才用极其干涩的声音对手下道:
  
  “今日所查一切,列为最高机密,所有卷宗口供封存,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再查,不得外泄一字!”
  
  “是……”
  
  手下们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声音发颤。
  
  宋忠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
  
  他知道,他必须立刻去面见蒋瓛,将这个诡异而可怕的发现,原原本本地禀报上去。
  
  至于如何决断,那就是皇上和指挥使大人的事了。
  
  他快步走出刑房,只觉得诏狱阴冷的通道,此刻仿佛变得更加幽深和黑暗,仿佛通往一个深不见底的、充满血腥和谜团的深渊。
  
  而太子朱标之死的真相,似乎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也更加令人心悸了。
  
  【也不知道皇上知道真相,会掀起何等的滔天怒火……】
  
  宋忠不敢多想,加快了脚步。
  
  ……
  
  求月票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