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五章:不妙,我真被大佬监视了!
第一一五章:不妙,我真被大佬监视了! (第1/2页)这一次,义体升级完毕的速度,比唐一平想象中的快。
而且竟然直接从【低阶残缺义体】升级到了【超模残缺义体】,这让唐一平不得不吐槽。
义体这东西,到底多弱啊。
自己的【FORE】对这东西来说竟然都是超模了。
自己写的东西多垃圾,自己还不知道吗?
再想想洛拉和拉克丝的日常表现。
唐一平觉得,自己可能……
不能太指望这东西,还得自己努力一下。
在义体觉醒之前,唐一平曾经考虑过,自己写个什么东西,来搜寻LuoHan及相关的信息。
整个互联网的信息太庞大了,而且个人信息属于比较敏感的东西,大多都潜藏在加密和权限之后。
唐一平觉得,自己不可能无脑遍历整个网络,因为互联网每一秒钟,都在制造海量的数据,他需要一个精妙的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他就想到了六度分割理论。
根据六度分割理论,任意两个人之间平均只需要六步就能建立联系。
这个在数学方面也有支撑,根据心理学研究,平均每个人和260个人维持联系,260的6次方,是300万亿,足以覆盖地球上的人类很多遍,几率上来说,联系不到的人已经很少了。
那么从算法的角度来思考的话,寻找任意特定的人,从人际关系的方向出发,可以看作是一个只有六步的最优解求解。
然后唐一平发现……嗨,这理论上来说,不就是FORK吗?
难怪义体把【FORK】作为了自己的寻路模块。
当然,这是非网络时代的计算方式,现代人和别人的联系方式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某种程度上来说,电脑和手机,接管和扩展了一个人的“联系人列表”,虽然每一个人的稳定社会关系总数并没有增加,而且过多的社会关系和放大的社交网络,急剧加深了人类的焦虑,但每一个人接触和有联系的人的数量,确实已经大到离谱。
这个过程可能会进一步缩短。
唐一平是从鼠鼠的手中得到这个U盘的,所以这个LuoHan极大概率十二年前曾经在这海陵甚至软件园附近出现过乃至居住过。
如果仅仅是曾经来过或者在海陵居住过的人,人数可能只有几千万,在软件园附近出现过,可能人数只有几百万。
而十多年前会玩加密货币的人,通常都是对技术比较敏感的人,自己身边,就是一群搞技术的人。
那么说不定自己认识的人,就曾经和他接触过。
也就是两到三步就可以把自己和罗翰联系起来。
可问题是,这里面的两到三步,就像是先射箭再画靶子,是知道结果的情况下,才能确定的最优解。
在不知道的话,如何寻找到这个最优路径?
唐一平记得“六度分割”的实验,这个做实验的人,向自己心目中最有可能联系到某个人的人寄信,然后再由这个人向自己认为最有可能联系的人寄信。
这更像是社会工程学,把人类本身当作了算法节点,由每一个节点的人来运行“猜测算法”。
然后唐一平就开始思考,如何利用【FORK】模拟每个节点,以及把抽象的路径具象化成FORK能够理解的路径……
嗨,这不就是义体和信息海嘛!
唐一平觉得,自己与其再写一个新程序,那等于是重复造轮子,重新发明义体和信息海。
先不说这可不可能,工程量也不是他能接受的。
当然了,还有一个笨方法。
那就是复刻一下六度分割实验,考虑一下自己身边最可能认识一个十二年前就理解和喜欢玩加密货币的人。
哪个大佬说过来着,社会工程学才是最牛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