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解决方案
第四百六十章 解决方案 (第2/2页)我倒有个主意,既能盘活民间资本,又能让百姓共享修路红利。”
秦逵眼中闪过好奇:“殿下有何妙计?”
朱雄英一字一顿道:“成立一个路建集团,由皇家牵头,从皇庄盈余与官窑收益中拨出资金注资,再联合江南商户、各地世家共同参与。
集团专司水泥路修建,不仅负责施工,还管着沿途的窑厂、石料场。
更重要的是,咱们把集团股份拆分成份,拿到皇城的股份交易所去卖。
皇家占股五成,这部分资金从皇家自有产业中出,剩下的五成拆成小额股份,让百姓、商户都能买。”
这话一出,秦逵先是一愣,随即面露惊叹:“殿下竟有这般魄力!
只是股份交易所此前只卖过盐场、粮行的股份,修路这般浩大的事,百姓敢买吗?”
朱雄英语气笃定道:“皇家牵头,再加上我大明如今家底殷实,百姓手里有余钱,怎会不敢买?
百姓信朝廷,更盼着路能修好。
何况水泥路修成后,沿途商税会涨,驿站营收会增,集团还能在路边设茶肆、驿站,每年的分红定然丰厚。
这般稳赚的买卖,他们求之不得。”
当日下午,朱雄英便请了户部尚书一同议事。
杨思义初闻“路建集团售股”,先算了笔账:“如今民间商户手头宽裕,寻常百姓也因年景好有了闲钱。
若皇家带头注资,再把股份拆成小额,定能引得众人争抢。
这般一来,既不用动国库一分钱,还能让民间资本为朝廷办事,真是妙极!”
朱雄英早有盘算,点头道:“正是这个道理。
集团总股额定为一百万两,皇家从皇庄与官窑收益中拨五十万两占五成。
剩下的五十万两拆成五万份,每份十两。
十两不多,寻常百姓也拿得出来,商户要多买也可,最多限买一百份,免得有人囤股抬价。
明日便让交易所贴出告示,三日后开始售卖。”
消息一出,皇城顿时炸了锅。
百姓们围着交易所的告示栏,七嘴八舌地议论:“皇家从自个儿产业里拿钱牵头修路?还让咱们买股份分红?”
“如今日子好过了,十两银子咱也拿得出来!就算不图分红,能走上好路也值了!”
商户们更是动心,江南最大的布商张万隆直接让人备了一千两,早早去交易所外排队:“如今大明哪样生意不赚钱?跟着皇家做买卖,稳赚不赔!别说一百份,有多少我要多少!”
三日后,交易所开门的那一刻,早已等候在外的人群瞬间涌了进去。
柜台前,百姓们攥着沉甸甸的银子,高声报着要买的份数;
商户们的管家捧着厚厚的银票,争着往前挤。
负责登记的吏员手忙脚乱,笔墨换了一支又一支,账簿写满了一本又一本。
不到两个时辰,五万份民间股份便被抢购一空。
消息传到皇宫时,朱雄英正与秦逵商议工地选址。
听了交易所的回报,秦逵惊得手里的图纸都掉了:“竟……竟卖得这般快?
这五十万两民间资本,加上皇家的五十万两,一百万两工程款,竟一日便凑齐了!
且分文未动国库,殿下这法子,真是绝了!”
朱雄英笑着拿起茶杯,抿了一口:“这便是如今我大明的底气。
百姓日子富了,才有闲钱投资;
皇家产业丰了,才能牵头做事。
如今钱已到位,原料、民夫的事也理顺了,剩下的,不过是选个黄道吉日,便可开工。”
杨思义也匆匆赶来,脸上满是喜色:“殿下,交易所那边还来报,好多没买到股份的百姓都在问,后续还会不会增发。
还有些外地商户,专门派人从苏州、杭州赶来应天,说就算等上一月,也要等着买下次的股份!”
朱雄英道:“后续自然有,等皇城到句容的试点路修好了,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咱们再增发山东、河南路段的股份,到时候怕是抢得更厉害。”
众人闻言后,急忙施礼道:“殿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