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 第401章 给全国人民的新年礼物

第401章 给全国人民的新年礼物

第401章 给全国人民的新年礼物 (第2/2页)

“原本基于Q=1.07的保守评估,我们预测商业化堆落地至少还需要三到五年时间进行工程放大、系统集成和经济性优化。”
  
  “可现在……这20倍的Q值如果暴露出去,等于告诉全世界,华国手里已握住了点石成金的‘金手指’!能源格局即将巨变!那些依靠石油美元霸权、依靠能源命脉控制世界的豺狼虎豹……会不惜一切代价,用尽肮脏手段来反扑!”
  
  老人的声音陡然转冷,斩钉截铁:
  
  “通知下去!立刻启动最高等级预案‘金乌行动’!各相关部委、能源央企、国家安全部门及战略支援部队负责人,今天下午五点紧急开个碰头会!”
  
  “是,领导!”
  
  旁边一直充当书记员的秘书,立刻应道。
  
  老人语速极快,条理清晰:
  
  “第一!能源战略调整加速!国家能源集团牵头,联合所有电网巨头,三天内拿出全国主干电网适配兆瓦级聚变电能消纳和区域调度的初步方案!”
  
  “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圈和重工业带,优先规划聚变专用传输走廊!电力调度系统全面升级!注意,这一环节一定要高度保密!”
  
  “第二!禺谷基地的保密依旧不能松懈,除此之外对所有参与盘古堆项目的核心工程师、材料供应商、零部件承包商,安全部进行二次政审排查和深度忠诚度评估!任何疑点,哪怕是一丝微光,立刻隔离审查!绝不能让一丝风声提前泄露Q值的真相!”
  
  “至于向外,我们对外口径依然以Q=1.07为准,强调仍在验证阶段,距离商用远着呢!必须迷惑对手,争取宝贵的时间!”
  
  “第三,反制与国际舆情!他们通过ITER会议发难失败,逼迫我们退群,现在知道我们真的成功了,只会更加变本加厉!外交部牵头,成立跨部委的国际能源舆情应对小组!准备迎接他们的污蔑造谣、技术间谍、长臂管辖和产业制裁组合拳!”
  
  “特别是对关键设备和材料的禁运威胁,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立刻梳理清单,启动全部卡脖子替代方案的应急预研和海外渠道疏通!必要时,以‘稀土反制’作为战略筹码!绝不能再让人掐住我们的能源命脉!”
  
  领导的态度十分果决,做出判断也很快。
  
  虽然试验堆和商业化聚变堆完全是两码事,但显然他也已经做好了公开的准备,只不过要徐徐图之,不能一口气公开太多。
  
  至于国际上的一些针对和阴暗手段,这是必然可以预见的,为此他们将全力做好准备。
  
  是的,这一次他们宁可全盘接下,也绝不会退缩。
  
  因为……只要熬过去这一关,美元石油的时代就将再不复返,接下来将是——人民币和聚变堆电能的时代,这是何等壮阔的未来。
  
  原本他以为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一幕就已经不错了,但现在看来,他似乎能有希望在位之时就做到这一切。
  
  没有任何领导能抗拒这样的诱惑!没有任何人!
  
  而这一切的源头只不过是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
  
  随后的半小时里,洛珞在电话里详细沟通了后续的事宜,考虑到兹事体大,领导没有在电话里详细说明,而是与洛珞约好了等他处理完手头上的事后,亲自来上京沟通。
  
  尤其是能源方面,在商业化聚变堆的建造上,他们还要开一个专项的碰头会。
  
  “奥,对了,点火已经成功,你的身份也可以公开了,今晚的新闻应该就会直接公布了,毕竟国际上都已经对你的身份打探清楚了,我们现在再瞒着国内,就有些鸵鸟做派了。”
  
  “倒不如跟着一块大大方方的公布出来,你也可以松口气,不用总是藏着掖着了。”
  
  电话的最后,领导突然如此说道。
  
  其实早在去年他们退出ITER的会议上,就早已有人打探清楚了洛珞的身份和重要性,甚至在会议上都直接把洛珞的名字拍了出来,可见不是什么故弄玄虚,而是掌握了确凿的证据。
  
  只不过当时他们依旧高度保密了洛珞的身份,有时候需要防着的可不仅仅是“国际友人”。
  
  不过如今随着点火成功,再隐瞒下去已经没有必要了,也是该给洛珞一个盛大的公开,以及一份配的上他的荣誉了。
  
  ……
  
  2011年1月1日,晚上七点整。
  
  窗外,上京的夜色被各种霓虹灯光点缀得斑驳陆离。
  
  电视荧幕散发着稳定的白光,映照着客厅里一张张或疲惫、或轻松的脸庞。
  
  老李头眯着眼睛,靠在沙发扶手上,手中保温杯的枸杞沉浮,老伴儿刚收拾完碗筷坐下。
  
  隔壁房间,一对年轻夫妻依偎着,丈夫是刚毕业的物理系硕士,妻子好奇地探出头:
  
  “怎么还不开始?说好七点嘛。”
  
  墙上的挂钟分针刚巧指向数字12,七点整。
  
  熟悉的片头曲准时响起,但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第一条是例行的新年贺词,第二条是各地欢庆活动的集锦,画面喜庆,配乐欢快。
  
  老李头打了个哈欠,老伴儿嘀咕:“今儿这节日气氛也忒长了点…”
  
  时针指向七点二十,两位主持人并未像往常一样结束播报。
  
  画面切回演播室,男主持人的神情比平时更为庄重,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绷紧在他的嘴角。
  
  今天下午快四点,他们俩才接到这份稿子,只有两个多小时的熟悉时间,他们中途丝毫不敢休息,一直准备到现在。
  
  为的……就是此刻。
  
  “各位观众朋友们,今天是2011年元旦佳节,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大家宣布一个关乎国家未来、民族命运,乃至人类能源前景的重大好消息。”
  
  老伴儿推了推快睡着的老李头:
  
  “醒醒,老头子,好像有大事!”
  
  老李头一个激灵睁大了眼。
  
  女主持人接话,语气坚定而清晰:
  
  “经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委员会确认,我国完全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盘古聚变示范堆’,已于北京时间2010年12月31日晚,在位于东海之滨的禺谷科研基地,首次成功实现受控核聚变持续燃烧!并获得稳定的能量净输出!”
  
  轰!
  
  年轻夫妇房里传来椅子腿摩擦地板的刺耳声音,年轻的丈夫猛地冲出来,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盯着屏幕:
  
  “可控聚变?点火成功了?!我的天!”
  
  妻子被他吓了一跳:
  
  “怎么了?什么点火?”
  
  演播室背景切换。
  
  不再是喜庆的红色,而是一片深邃的蓝,中央是旋转的金色原子模型,下方一行烫金大字熠熠生辉:
  
  “驾驭恒星的能量——祝贺我国自主聚变堆成功点火!”
  
  屏幕上,国务委员、能源局局长梁敬仁出现在镜头前。
  
  他穿着一身深色中山装,手中并无稿件,但每个字都掷地有声:
  
  “同志们,全国各族人民!2010年12月31日下午6时,是我国能源事业和科技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时刻!”
  
  梁局长的声音微微发颤,饱含了难以言喻的自豪与压力释放后的凝重:
  
  “‘盘古聚变示范堆’成功跨越了聚变点火的科学门槛,获得了持续稳定的燃烧和净能量增益,这标志着,历经半个多世纪筚路蓝缕的不懈探索,我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人类掌控核聚变能源的道路上,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第一步!”
  
  老伴儿激动地拍着老李头的手背:
  
  “听见没?咱们国家搞出来可控核聚变了!”
  
  新闻画面转向一段精心剪辑的介绍。
  
  先是一组远景航拍:凛冽冬日下,黄泽岛上,一座宏伟的灰白色环形建筑坐落在坚实基座上,如同镶嵌在大地的银环。
  
  旁白沉稳:“这就是位于东黄海深处黄泽岛的‘禺谷科研基地’。”
  
  镜头快速切过:海面上劈波斩浪的022型导弹快艇巡逻线,岛岸高耸的移动雷达站天线缓缓转动,身着迷彩、眼神警惕站岗的海军陆战队士兵……每一个画面都无声传递着这座基地的极端重要性和森严戒备。
  
  画面切入基地内部,并非反应堆核心,而是一条灯火通明的通道。
  
  旁白介绍:
  
  “这座被命名为‘盘古堆’的国之重器,从构想到建成,仅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创造了世界聚变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
  
  “奇迹背后,是无数夜以继日的拼搏与坚守。”
  
  旁白声调变得沉重。
  
  屏幕切换:暴风雪中,大型半潜船“振华31号”将巨大、标记“极度精密”的杜瓦容器组件缓缓吊装上岛;钢筋混凝土基座浇筑时,工程师裹着厚重的棉大衣在寒风中记录参数;灯火通明的指控中心内,年轻的技术员对着电脑屏幕全神贯注……
  
  紧接着,是一组工作影像的蒙太奇。
  
  没有清晰的面部特写,但观众能看到:
  
  一双戴着白手套的手,正无比专注地抚平一片巨大银色铝箔隔热片的边缘褶皱。
  
  一个略显清瘦的背影,站在复杂的控制台前,手指快速掠过一排排闪烁的指示灯和数据屏。
  
  一群穿着工作服的技术人员,围着冷屏组件热烈讨论,图纸摊开在临时搭建的桌子上。
  
  “我咋看着这个背影有点眼熟?”
  
  妻子突然有些好奇的出声道。
  
  老公闻言没有搭话,两人虽然是夫妻,但是行业确实相距甚远,他们是高中同学来着,恋爱了很多年,这才一毕业就结婚。
  
  他自己的老婆他还不了解吗,平时最爱看的就是那些偶像剧,和各种电影大片,科研上的事,对方哪有什么了解。
  
  更何况还是这种高度保密的可控核聚变工程,连他都没有听说过,妻子能认识人家工程师就出鬼了。
  
  其实妻子也觉得奇怪,他可从来不认识什么科学家来着,但就是感觉眼熟。
  
  而新闻没有给她更多的思考时间,旁白紧接着介绍道:
  
  “总设计师洛珞同志,以其非凡的数学才华、物理学直觉和对工程极致的追求,带领数千名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将‘三年建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变成了现实。”
  
  “从地质勘测到结构力学,从超导磁体冷却到激光阵列的微米级校准,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智慧和汗水,更践行着他‘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的自主创新信念!”
  
  客厅里一片寂静。
  
  那个年轻的物理硕士紧抿着嘴唇,还沉浸在激动的情绪中,他比普通人更明白“三年建成”、“自主设计”、“克服冷屏隐患”、“微米级精度”这些词语在聚变工程领域所代表的难以置信的难度和艰辛。
  
  全然没有注意到另一边妻子瞪大的眼睛。
  
  “谁!刚才新闻里说总设计师是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