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唯一受害者《深空防线》上映了
第397章 唯一受害者《深空防线》上映了 (第2/2页)那些“风评崩坏”“人设崩塌”的耸动标题,更像是浮在深水之上的气泡,并未能真正扰乱水下的基石——洛珞在硬科幻电影工业化开荒者中的地位、乃至他那近乎传奇的“国民情侣”、“世界级数学家”形象,在很多大众心中早已根深蒂固。
再加上他那庞大的粉丝量,以及刘艺菲粉丝的爱屋及乌,让许多人其实是“敢怒不敢言”,实在是被怼怕了。
至于《流浪地球》的评价,倒是实打实的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道理从来没错,《流浪地球》之前的声势太浩大,太红了。
当人们普遍觉得一个东西好的时候,就必定会有那么一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理中客出来唱反调了。
“难道只有我一开始就觉得这部电影不好看吗?”
此话一出,这群人顿时好像找到了团体,纷纷开始表达他们对电影的不认同,从所谓的爱国情况,到华国在世界中的主导地位不合理,甚至连影片中那些不符合现实的科幻剧情也要吹毛求疵的说一说。
完全不顾及洛珞作为世界级学者,已经是全力平衡剧情合理和戏剧性冲突的结果了。
如果纵向对比总能挑出问题,但横向看过去,其实论起科幻与现实的理论合理性,跟《流浪地球》比,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奈何总有人在这一点上挑刺。
这一点在评分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豆瓣、时光等主流平台的《流浪地球》页面上,新增了大量的“一星”差评。
这些评分背后,有的可能是失望观众的真实反馈,但报告分析指出,相当部分带有明显的、目的性极强的“刷差评”特征。
这使得影片的平均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小幅度的下滑。
比如豆瓣评分从曾经的9.3,滑落到了8.6区间。
这是一个可见的数字变化,但远未达到“腰斩”或“崩塌”的程度。
它更像是在一件已成艺术品的雕塑上,添了些许划痕或污渍,惹人不快,却无损其主体结构的宏伟与价值评判的多维度性。
影片作为华语科幻里程碑的地位、其引发的文化现象、以及在工业化探索上的巨大成功,绝非单一分数所能定义或抹杀。
而本该最受影响的电影收益……其实毫无影响。
因为舆情风暴掀起的风浪,最终撞上的是一座已尘埃落定的堡垒。
《流浪地球》轰轰烈烈的公映早已在数月前以震撼业界的38.17亿票房完美收官,影院秘钥准时终止,票房的数字成为了无法更改的历史,静静躺在各大电影数据库的顶端。
票房收入早已落袋为安,结算完毕。
至于周边销售?数据清晰地显示,在电影下映后,由狂热粉丝和部分出于爱国热情观众支撑的峰值购买潮也已自然消退,进入了一个更符合常态市场规律的平稳期。
舆论风波对于这早已结束的“购物季”,影响更是微乎其微。
销售曲线平缓下滑,与网络上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但这场舆论对洛珞乃至他旗下的公司就没有丝毫影响吗?
当然不是,随着时间推移,拾光映画继《流浪地球》之后再次推出的重磅科幻大片——《深空防线》终于要迎来首映。
虽然这部戏是洛珞当初为了赚积分,亲自拍板筹拍,提前开始拍摄的。
但用着跟《流浪地球》一样的制作组、道具组和特效团队,加上洛珞本人都认可的剧情,其质量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历时半年多的拍摄,再加上一年的特效制作,如今这部戏也终于要迎来了他的首秀。
这无论是对于拾光映画,还是整个制作组团队都是十分重要,且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刻。
因为这部剧洛珞仅仅是客串了一个配角,剧本改编也没有深度参与,无论是导演还是编剧团队都是拾光的内部人员。
对于他们来说,颇有种——第一次证明自己的感觉。
只能说过往洛珞的光芒实在有些耀眼,尽管这两年他很少露面,更没有什么新作品出来,拾光自行筹拍的一些影视剧也取得了一些好成绩,但跟过往洛珞的成绩相比,实在是拿不出手。
这固然是对于洛珞的极大认可,但对于拾光的其他人来说,尤其是导演和编剧们,无疑是一种打击。
因此,《深空防线》这部原创之作,被他们视为自我证明之战,意义非凡。
殊不知,随着外界舆论的发酵,一群自以为看清了《流浪地球》真面目的理中客,正摩拳擦掌的准备对《深空防线》好好的针对一波呢。
《流浪地球》票房早已经尘埃落定,他们正不解气呢,正好《深空防线》送上门来了。
……
2010年12月2日。
《深空防线》首映后的第二天上午,温岚走进办公室第一时间查看起了数据报告。
报告首页刺眼的数字无声宣告着残酷现实:首日票房1.2亿。
这个数据放在普通商业片简直能把人笑醒,是无数人做梦都不敢想的数据,但……对于耗资8亿、承载拾光映画硬科幻野心的《深空防线》而言,几乎是闷雷般的重击。
这里面可还包含着他们奋力宣传一个多月来的预售票房,加上排片率更胜《流浪地球》的院线支持,但这个结果。
相比于《流浪地球》首日票房就破三亿,这差距未免也太大了。
“岚总,舆情监测显示,'抵制深空防线'的话题还在发酵。”
助理的声音有些干涩:
“很多对《流浪地球》有偏见的人,这次说到做到……根本就没进影院。”
温岚沉默着点开知名影评网站。
评分栏里,7.1分的数字悬在顶部,下方充斥着两极分化的短评:
“特效天花板!比《流浪地球》的太空戏更震撼!”
“没有洛珞,只剩空洞的金属壳子。”
“秦昊演技封神!但剧本深度被流浪地球甩十条街!”
“不看!谁让洛珞搞道德绑架?国产科幻又不是只有他家!”
一条条翻下来,温岚的手指冰凉。
她想起《流浪地球》上映时的盛况——38亿收官、万人空巷、官方单位包场、学校组织观影、“独战好莱坞”的民族情绪沸反盈天。
而如今,《深空防线》像被遗忘在角落。
没有宣传部红头文件的推广,没有教育局组织的学生场次,更没有钢铁厂、科研院所“支持国产”的集体票根。
那些曾将《流浪地球》推上神坛的力量,此刻静默像是平静的睡眠。
宣传部经理推门进来,面色凝重地递上一份数据:
“水军的痕迹很明显……他们在把对洛导的怨气,转嫁到拾光品牌上。”
他指着报告中的关键词云:
“爱国绑架续作……这些标签被反复刷屏,而且——”
他顿了顿:
“最致命的不是恶评,是沉默,《流浪地球》激发的‘非看不可’的集体狂热……这次彻底消失了。”
温岚闻言有些落寞:
“我预估到了落差……但没想到这么大。”
事实上,《深空防线》的剧情很差吗?
当然不会。
恰恰相反,有着之前经验的他们,这次反而在剧情和拍摄上做的更加出色,除了主角秦昊勉强还算是新人,在人气上肯定没法跟洛珞相媲美。
段奕宏虽然因为《流浪地球》王磊的角色吸粉不少,但人气和咖位依旧难以挑大梁。
整部剧几乎是靠着李兵兵一个人撑着。
除此之外这部戏客观评价,其实要比《流浪地球》更加好看。
毕竟后者其实因为过于彰显中式科幻,使得整个主角团从头到尾没做成什么事,但《深空防线》就不一样了。
虽然同样是对团结协作的描写,但除了洛珞的角色起了关键作用,其他活几乎全是主角团的三人组干的,尤其是在段奕宏的角色又一次牺牲的时候,这种英雄主义凸显的尤为明显。
通俗的说,这部电影看上去绝对更爽!
作为商业片,按理说它的票房甚至应该超越《流浪地球》才对。
但这种事完全没有办法,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不占,甚至还起到了反作用。
尤其是人云亦云这种事,有时候走进电影院看哪部电影就是一瞬间的决断,有着很明显的从众心理。
大家都看这个,那我也要看看,反之也是一样,现在《深空防线》面临的就是这样有些尴尬的境地。
要是被多少人骂,倒也不至于,就是数据确实有些“惨淡”,嗯~起码拾光内部是这么认为的。
一直到上映一周后,《深空防线》首周票房出炉——艰难突破5亿,那天拾光会议室内部一片低气压。
谁也没有想到,网上那些铺天盖地的舆论,没能对洛总和《流浪地球》造成什么大的影响,倒是他们的《深空防线》成了唯一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