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老树开花】
190【老树开花】 (第1/2页)扬州,东关码头。
一箱又一箱封存严密的金银被装上官船,漕军、靖安司和都察院官员形成密不透风的三方联合督察。
凉棚之下,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兼钦差大臣范东阳与前来送行的官员道别,漕军总兵伍长龄则将薛淮拉到一边说起了悄悄话。
“那两个小子表现如何?”
伍长龄问得是他送给薛淮的亲卫白骢和岳振山,这两人都是二十四五岁的年纪,从小便习练武功,进入行伍之后被伍长龄慧眼选中,带在身边亲自培养多年。
薛淮想了想回道:“他们很稳重。”
伍长龄点头道:“稳重就好,我还担心他们会给你添乱。”
薛淮亦笑道:“怎么会呢?伍叔带出来的自然是军中好儿郎,我倒觉得让他们跟着我有些屈才。”
“嗐,这是什么话。”
伍长龄抬手轻拍他的肩膀,低声道:“我看范东阳此行对你满意得很,等他回京之后如实回禀陛下,你应该很快就能升官了。你这个年纪就能进入四品的行列,已经强过朝中绝大多数官员,那两个小子能够跟着你是他们的福气。”
升官?
薛淮暂时还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其实他希望能在扬州多待一段时间,当下盐会才刚刚成立,两淮盐政的改革也只是起步阶段,官场上人走茶凉的现象太常见,他不想看到自己的辛苦付出化为泡影。
伍长龄大致猜到他的心思,温言道:“舍不得扬州?”
薛淮坦然道:“倒不是舍不得,只是想做到有始有终。”
“这倒也是。”
伍长龄眼珠一转,微笑道:“要不等我到了京城,去跟你老师说一声?”
此番他会亲自领兵护送范东阳一行入京,毕竟将近千万两赃银要解入国库,超过大燕一年财赋收入的一半,路上不能出任何纰漏,因此天子又给伍长龄下了一道旨意,命他亲率三千精锐随行护卫。
“那就有劳伍叔了。”
薛淮心中一动,轻声道:“伍叔这次入京面圣,肯定能受到嘉奖。”
伍长龄登时眉开眼笑,又感慨万千地说道:“多亏景澈拉老叔一把,否则我不知要被蒋济舟那个老白脸刁难到什么时候,这次算是借着你的本事,在陛下面前露了一把脸。”
此言情真意切,可见这位正二品的漕军总兵心里憋着多少怒火。
薛淮对此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大燕立国百二十年,四夷早已宾服,北方的鞑子亦不成气候,在庙堂诸公看来不过是疥癣之患。
当外部的威胁不断降低,武将的地位就会被文官远远甩在身后,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大势。
就拿漕运衙门来说,总督蒋济舟和总兵伍长龄都是正二品,但是绝大多数漕务都由蒋济舟决断,伍长龄只能管辖漕军内部事务,而且他还要受到蒋济舟的制约。
尤其蒋济舟是首辅宁珩之的铁杆拥趸,地方官员大多不敢冒犯宁珩之的权威,过往蒋伍二人联袂出场的时候,旁人定然会尊蒋济舟为首,这让伍长龄满心沉郁又无可奈何。
直到这次借着薛淮查办两淮盐案的东风,伍长龄连续收到几封天子的密旨,俨然简在帝心之势,如今他又要亲自入京面圣,只要有圣眷在身,往后他又何必在意蒋济舟的打压?
“伍叔,京中不比地方,御史们时刻盯着,你要小心一些。”
薛淮好心提醒,他不想伍长龄因为常年待在军中养成混不吝的性情,在京城那个权贵云集的地方得罪太多人。
“放心,我心里有数。”
伍长龄从容一笑,又道:“我让余成光带着两千兵马驻守扬州,你若是遇到比较大的麻烦,可以直接去找他。”
这算是投桃报李,亦是两人关系愈发亲近的佐证。
薛淮自然不会拒绝,当即拱手道谢。
这时范东阳已经和众人道别准备登船,这位天子近臣并未在大庭广众之下和薛淮谈论隐秘话题,先前他已经代表天子从薛淮这里拿到满意的回复,当下便只是颔首致意,一切尽在不言中。
钦差大人的楼船沿着运河北上,而江苏按察使石道安亦带着麾下官吏返回金陵。
至此,轰动整个大燕的两淮盐案终于落下帷幕。
府衙内堂,松烟墨的气息尚未散尽,混合着窗外透进来的冬日阳光,驱散连日来因繁忙公务产生的无形压力。
谭明光亲自执壶为薛淮斟了杯热茶,眉宇间是卸下重担后难得的松快与勃勃生机。
“恍如隔世啊,景澈!”
谭明光感叹一声,落座在宽大的花梨木书案后,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光滑的桌面,仿佛在确认这份失而复得的权柄,缓缓道:“盐案尘埃落定,这扬州城总算能够恢复安宁。此前种种不堪回首,多亏有你砥柱中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