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北极家园计划落定
第303章 北极家园计划落定 (第2/2页)麦柯兹的语气无比坚定,“我知道很贵,但你们不明白这台设备的意义。北极熊和东北虎,都是极其善于忍耐疼痛的动物。”
“很多内部的疾病和损伤,通过常规检查根本无法发现。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经晚了。”
“有了这台双源CT,我们可以在它们完全清醒无麻醉的状态下,在0.25秒内,完成一次完整的心肺扫描。”
“这不仅能将对它们的干扰降到最低,更能让我们实现真正的预防性诊断。”
林予安看着麦柯兹那充满了对生命敬畏的的眼神,理智与感性同时敲击着他的内心。
脱口而出,“买。”
然看,向众人解释道:“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为了十二月和琥珀,它是一个平台,一个标杆。”
“我希望在未来,我们这里能成为全世界所有极地和大型猫科动物救助项目的中央医院和技术支持中心。这个投入是必要的。”
他又看向李文博:“李工,我再追加300万美元的专项预算,我要的是一个能让全世界所有顶级兽医都梦想来这里工作的机构。”
会议的气氛,已经彻底被林予安这种不计成本,只求最好的疯狂气魄所点燃。
麦可兹继续说道:“食物!食物的供应链!我们不能永远依赖从白令海空运海豹肉,或者从挪威进口三文鱼。”
“物流成本太高而且极其不稳定,我们需要一个可持续的能掌控在自己手里的解决方案。”
这个问题,立刻引发了中国团队的兴趣。
李文博的团队里,一位看起来很年轻,负责农业规划的工程师,兴奋地开口了。
“林先生,麦柯兹女士,我们团队在研究牧场资料时,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有了一个大胆的预案!”
他分享了一张牧场的水文和地形分析图:“牧场那五千英亩的农业区里,有一条常年不冻的由地热温泉补给的二级河流。”
“水质检测报告显示,其纯净度达到了饮用级别。这是一个天然完美的冷水鱼养殖温床!”
“传统的流水养殖或者网箱养殖,效率低且对环境有影响。”
他切换到一张充满了各种管道和过滤设备的设计图。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全套引进中国目前在循环水养殖(RAS)领域,已经商业化运营的最成熟,也最具性价比的技术和设备。”
“我们可以专门养殖营养价值最高、脂肪含量最丰富的北极鲑和高山白鱼。”
“通过这套系统,我们可以精准地控制水温、水质和饲料,实现全年不间断的有机可追溯的产出!”
哈蒙德的眼睛也亮了:“太棒了!我们还可以把这个养殖场,设计成一个对游客开放的可持续生态农业展示区!”
“让游客亲眼看到十二月的食物,是如何以最环保、最科学的方式被生产出来的。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这个方案,需要多少预算?”林予安问道。
陈卓给出了一个对比数据,“如果在美国本土采购全套RAS系统,初期投入大约在三百万到四百万美元。”
“但如果我们从中国,将整套设备,包括过滤罐、增氧机、蛋白质分离器和智能控制系统打包运过来。”
“再由我们的工程师指导美国当地团队进行安装,总成本可以控制在一百五十万美元以内。”
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成本减半方案。
但林予安没有立刻拍板,他看向麦柯兹,提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麦柯兹,鱼,可以解决十二月的问题。那么,琥珀呢?”
麦柯兹立刻给出了专业的回答,“东北虎的主食,是鹿、野猪这类陆生哺乳动物。单纯的鱼肉无法满足它的全部营养需求。”
林予安点了点头,这正是他的顾虑。“所以,这个水产养殖场,只是我们食物供应链的第一环。”
“我们还需要第二环,一个拥有合法资质的小型野生动物繁育农场。”
“我们可以在牧场里,专门划出一片数百英亩的区域,用来科学化地小规模地繁育马鹿。”
“它们不仅可以作为琥珀未来最主要的食物来源,也可以用来丰富十二月的食谱,甚至为我们自己的餐桌提供最顶级的有机红肉。”
这个构想,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在美国,养鱼的许可证获取难度还算简单,但圈养和繁育大型野生哺乳动物,涉及到极其复杂和严苛的法律许可。
哈蒙德第一个提出了疑虑:“林,这个想法很棒,但法律上……几乎不可能。”
“怀俄明州鱼类和猎物部门对本土野生动物的圈养许可,审批极其严格。几乎从未有过私人农场获得这种许可的先例。”
这一次李文博的团队,也与哈蒙德站在了同一战线上。那位年轻的农业工程师陈卓,分享了一份新的PPT页面。
陈卓的表情很严肃,“林先生,哈蒙德先生说得对。我们的法务团队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调研。”
“这条路,确实很难走通。我们可能会耗费数年时间在申请、环境评估和社区听证会上,最终还极有可能被驳回。”
他切换到下一页,上面是一份详尽的成本效益分析。
“同时,我们也对购买与养殖两种方案进行了成本对比。”
“科罗拉多州一家拥有USDA认证的顶级养鹿场,高品质的冷冻马鹿肉批发价大约在每磅20美元。”
“按照一只成年东北虎的食量计算,每年的食物成本,大约在十万美元左右。”
“如果自己养殖.建造数百英亩符合安全标准的围栏、引进初始种群、建设配套设施……”
“我们估算,启动这个繁育农场的初期投入,至少在二百万美元以上。”
“所以,从纯粹的经济角度看,自己养的初期投入,是买肉的十五倍以上。”
“考虑到法律上的巨大不确定性,我们的建议是项目前期,采用更稳妥的采购方案比价好。”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了沉默。
一个完美自给自足的生态链,似乎同时卡在了法律和成本这两道最现实的门槛上。
然而,林予安的脸上却依旧带着那份云淡风轻的笑容。
他看着众人,缓缓地点了点头,“很好。陈工,你们的分析非常专业,数据也很详尽。我同意你们的结论。”
这个干脆的回答,让所有人都有些意外。
林予安做出了他的决策,“在项目启动的初期,我们将采用采购方案。”
“但是,”林予安话锋一转,眼中闪烁着更长远的光芒,“这只是一个短期方案。”
“从长期来看,我依然坚持必须拥有一个属于自己完全可控的繁育农场。我不想让我的家人的食物,依赖于任何外部的供应链。”
“关于养殖许可的问题,我知道这很难。它可能需要动用一些常规之外的力量。”
林予安再次拍板,“养鱼的方案就按照我们讨论的方案办!养殖场的问题,我们今天先暂时搁置。”
会议,一直持续了四个小时。
从场馆屋顶需要能承受怀俄明州创纪录暴雪的最高等级(S-5)抗雪压标准,到后台必须为饲养员设计独立的安全走廊。
从游客参观区需要采用德国制造的,厚达10厘米的五层夹胶超白单向玻璃。
到那套AI动态光照系统背后,需要输入长达十年的北极真实光照数据模型……
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地讨论、争辩、优化,然后被林予安以最果断的方式,一一敲定。
最终,当会议结束时,一份长达上百页充满了无数细节数据的《十二月北极家园项目启动备忘录》,新鲜出炉。
李文博在会议的最后,将所有新增的预算进行了汇总,给出了一个最终的数字。
“林先生,根据我们刚才所有的决策基础预算3800万,参观区增加200万,独立医疗中心增加400万,生维系统增加200万”
“CT专项追加300万,以及循环水养殖场150万……项目的总预算,被最终确定在了惊人的5150万美元。”
项目总工期在极限优化下,被牢牢地锁定在了九个月。
林予安看着屏幕上,那两个同样显得有些疲惫但眼中却充满了兴奋和斗志的合伙人。
他知道,这个耗资超过半个亿美金的家园,已经从一个遥远的梦想,变成了一份可以被精确执行的施工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