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 章穷御史,御史穷
第73 章穷御史,御史穷 (第1/2页)天还没亮,小老虎就起来了。
蹑手蹑脚的穿戴好后,他回过身,见孩子睡得安稳,他忍不住亲了一下,孩子昨晚是跟他睡的。
即使舍不得,也要离开。
“走了啊!”
“嗯,好好的!”
“好!”
屋门开了一条缝,很快的掩上了,小老虎的身影消失在远处的街头,这条打开的缝隙又轻轻地合上。
“大哥其实是最舍不得的!”
余令点了点头,小老虎怎么舍得离开,昏昏成了他的全部,他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都摘下来。
“我们还会回来的!”
“咱们把大哥接走不行么,咱们家也不缺大哥这口吃的,回到长安再买一个宅子,昏昏大了也好说!”
“他答应过刘淑女,要帮她,照顾好她的儿子!”
茹慈轻轻叹了口气,宫里的事情乱糟糟的。
刘淑女成了出气筒被光宗气死,当今皇帝的生母被光宗身边的李选侍折磨致死……
“宫城里没有感情。”
茹慈打开了话匣子,见大家都没起,忍不住道:
“你去辽东拼命,就因为你不站队,朝中臣子排斥你,这根本就不像话!”
“你听谁说的?”
“这还用听谁说,大朝会结束,教闷闷苏绣的何家娘子就知道了,她告诉我的,你想想她都知道了!”
余令闻言彻底无语。
朝堂上的事情搞的民妇都知道了,可见朝廷某些官员是真的把朝堂议事不当回事。
一定是在喝酒的时候堂而皇之的议论。
这还杀建奴的探子呢?
以后这活儿也别做了,探子根本就不需要收买官员,只要蹲在人多的地方拿个小本本记着,送回去就行了。
“这事不说了,和咱们不是一路人,不用太在乎这些!”
“我不在乎,我只是心疼你,你们男人去搏命,该有的没有就不说了,连最起码的善意都没有,我心里不舒服!”
余令牵起了茹慈的手:
“走吧,准备收拾东西吧,我想老爹了,咱们过的好就行。”
茹慈见自己的男人依旧雄心满满她心里不免开心。
她就怕这些有的没的来消磨自己男人的心气。
因为这都是龌龊事。
堂堂朝廷命官不想着去办事,反而像那街头流痞一样。
他们所有的行为综合起来就是“跟我混”,你不跟我“混”就赶紧滚蛋吧。
就怕自己的男人在这里想不开。
宋应星才多大,这才几日没见,耳边就多了一缕白发。
都说落第对考生是一种折磨,可没想到会这么的煎熬。
天慢慢的亮了,乾清宫又响起了锯木头的声音。
这几天的朱由校都起的很早,夜里也睡的不怎么踏实。
内阁的票拟来了,大朝会上的三件事最终结果也出来了。
岁赐一事的结果是给,但金额得商议。
过往岁赐的折子朱由校看了。
没有人教他怎么看,都是他一点点的拆开了看的,草原部每次都是狮子大开口。
其实给的不算很多。
问题就出现在上面,草原各部和大明做交易时都会有幕僚,幕僚都是大明人,他们无比熟悉办事流程。
草原各部要的其实不是钱。
他们要的钱越多,最后这钱还是会花掉,最后还是流向大明,进入那些商人的口袋里。
所以,他们要求的是多开互市,增加交易,增加交易的物品。
问题就出现在这里面。
商人们会通过频繁的互市,偷偷的把粮食,铁器运出去做交易。
其实这才是草原各部的最终目的,有粮食可以增加各部的凝聚力,有铁器就拥有了武力。
他们爱钱,可他们对钱又爱又怕。
在折子里朱由校发现,大明这边聪明的商人会通过金银来控制草原的物价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
草原那边的幕僚也发现这个问题。
所以,他们就要求开互市,以物换物来做交易。
钱其实不是大头,大头就在这里。
商队一进草原,大明就管不到了,也看不见了,粮食去了哪里也无从得知了,这才是最令人头疼的。
朱由校觉得这里定然藏着巨大的利益网。
朱由校很想派人去查,可他手底下没人,没军权。
唯一可以用的御马四卫才堪堪数百人,也正因为只有几百人……
朝中群臣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二件事就是余令的问题。
朱由校不想让余令去当总兵,这个职位看似荣耀,可并不是什么好差事。
从辽东战事就看的出来,这里面已经烂掉了。
熊廷弼先前的折子朱由校看了,广宁总兵孙得功旗下兵力虚报,明面上说是有三万人,能上阵杀敌的只有八千。
也就是说有两万多人吃空饷。
空饷的这个钱不是广宁总兵孙得功拿去了,不是所有的总兵都是李成梁,地方总兵没胆子搞这么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