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 章 破局之思:不成神,而成圣!
第389 章 破局之思:不成神,而成圣! (第1/2页)冰亭内的沉寂,被龟太郎(独孤信)飞速运转的思绪打破。
龟太郎(独孤信)静坐于寒冰之上。
识海之中,前世今生的记忆如同两条奔涌的长河,在此刻激烈碰撞、交融。
前世作为凡人时,他曾潜心研读的道家经典、儒家典籍、佛家偈语。
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字句,此刻竟鲜活地浮现在脑海。
与今生修行“万物惊”大道的感悟,相互印证,试图在这“成神之困”中,寻得一条破局之路。
龟太郎(独孤信)想起前世道家典籍中,关于“神”与“圣”的诸多论述。
道家言“神者,灵也,依外而存”,又言“圣者,明也,由内而显”,字句间早已点出二者的分别;
龟太郎(独孤信)想起儒家所推崇的“内圣外王”之道,强调内在德行的修养与外在功业的践行,唯有内外兼修,方能成就圣贤之名;
还有佛家“自觉觉他”的追求,先修自身智慧,再渡化众生脱离蒙昧,这份“渡人”的初心,竟与他如今践行的“启智妖族”之路隐隐相合。
这些记忆碎片在脑海中不断盘旋、重组,如同散落的星辰,渐渐汇聚成一片微光。
就在龟太郎思索至深、近乎陷入瓶颈之时,一道灵光忽然如同划破长夜的闪电。
骤然劈开了他脑海中的重重迷雾,将所有困惑与迷茫瞬间驱散!
那一刻,龟太郎(独孤信)心中豁然开朗!
神与圣,世人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谈,视作修行路上的至高境界。
可实际上,二者有着云泥之别的本质区别!
所谓“神”,更多是一种外在赋予的封号。
其存在与力量,皆依赖于信徒的供奉与信仰,如同藤蔓攀附大树,根基在外,而非自身。
信徒虔诚供奉,信仰之力便源源不断,神的威能便愈发强盛;
可一旦信徒离散,信仰衰败,神失去了力量的源头,便会日渐衰弱,最终走向陨灭。
更重要的是,神往往有着明确的职司。
或是掌管风雨,或是主宰丰收,或是守护一方,这些职司如同无形的框架,将神的能力与行为牢牢限定;
同时,神有专属的庙宇作为供奉之地,有固定的形象刻于神像之上。
甚至连回应信徒祈求的方式,都渐渐形成定式,久而久之,神便成了被“定义”的存在,失去了自身的自在与超脱。
而“圣”,则截然不同。
它并非外在赋予的荣誉,而是自身德行、智慧、功业达到极致境界后,自然而然获得的尊称与地位。
其根基在于自身,而非外物。
圣人之道,核心在于“教化”,在于以自身的智慧启迪众生,以自身的德行影响世人。
在于立言以传后世、立功以济苍生、立德以垂千古!
圣人的力量,源于对天地大道的深刻感悟,源于对众生的无私贡献。
这份力量稳固而纯粹,从不依赖外在的香火供奉。
即便历经千百年,圣人的思想与德行,依然能滋养后世,影响一代又一代生灵。
圣人行于世间,从不高踞于神坛之上,而是与众生同行,以自身之力泽被苍生;
众生感念其恩德,敬之、仰之、传颂之,却从不会将其奉为无所不能的神祇,不会刻意焚香供奉、祈求赐福。
这份敬意,源于发自内心的认可,而非对力量的敬畏。
“我明白了!”
龟太郎猛地睁开双眼,那双绿豆眼中骤然爆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先前萦绕心头的迷茫、挣扎与困扰,此刻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清明与坚定。
龟太郎抬手重重拍在冰桌上,寒冰制成的桌面竟未受半分损伤,只听得他声音洪亮,带着破局后的畅快:
“我的道,从来都不该是成为那高踞神坛、接受众生供奉、回应无尽祈求的‘妖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