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万般无奈
第二百五十一章 万般无奈 (第1/2页)闲暇时,翻阅多年来的资料,翻到了一本充满喜庆的打工文学半月刊叫《佛山文艺》,这是我在广州打工时最喜欢的文学刊物之一。这里有我写的一段文字。
《佛山文艺》伴我行
1000多个日日夜夜,《佛山文艺》总是与我不离左右。是她消除我难熬的孤独,是她丰富了我的春夏秋冬,感谢刘总,感谢贵刊所有的编辑先生们为我们奉献了精美的精神食粮。
八月请假回家,原计划回校重操教鞭,便将一些报刊书籍卖掉,喜得100多元现金。但唯有《佛山文艺》和《江门文艺》一大箱办了托运,并选择了近来几月的新刊物伴我旅行,使我的岳阳之行和三峡一游备添情趣。
回到学校轮回捧读,大巴山的老乡们偶阅此刊,却爱不释手,便争相借读。年轻的灵魂工程师们感激不已,纷纷掏出暑假补课所得的老人头,受命在广州按时代邮此刊。
我其实更激动更喜悦,因为三年的打工生涯,选读《佛山文艺》是我的明智之举,没有卖掉它更是我正确的举动。
在车间做企管与文员加班加点,写了多年日记的习惯不知不觉地搁浅,写文章也是忍痛割爱,但饭后茶余,节日睡前,贵刊的魅力使我难以躲开。一年前,有幸调出车间搞文化宣传,生锈的钢笔重新砥磨,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作品数十篇,但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叩开《佛山文艺》编辑部的大门。不,其实无怨无悔。这更说明贵刊选稿的严格与高标准,更能说明我选读她提高自己没有一点错,可谓千真万确。
一个多月没有见面,今晚读完新一期佛山文艺杂志靠前面几篇佳作,突发感想,以表达我对《佛山文艺》的深深眷念和依依爱恋之情。OK,刘宁!
后记:藉此回味九十年代的打工生活。(本篇已发表《佛山文艺》
打工人做打工文学的喜好那是一种情结。与《江门文艺》一样,都是打工人写打工生活,接地气,旋动人心。让我纠结的是这个安利直销象一位魔女,让我丢了魂似的投入其中,我感到难受。尤其是向计岚美女妹子的来信,让我连续几天反思。对我这位中文专业人士来说,把直销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是没有错,但不能走极端,到了该调整自己节奏的最关键时候了。
在我忙得抽不开身时,收到一份来信,那是老家一位远房亲戚写来的,姓李,就叫他王哥吧。他从来没有跟我进行书信交流过。收信后很诧异,原以为是叫我帮他找工作呢。读完信才知道,意思是让我在广州帮他打听一件事,很让他着急的麻烦家事。
我们都是马伏山人,平时交往并不多。我知道他家有两女一男,孩子都在读中小学。为了养家糊口,他与漂亮的妻子在务农之余,靠在本地做些零工维持。可是,她老婆听说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于是打算在秋收后跟她的侄女一路到广州进厂打工。没有想到的是,一位邻居回来把她带到广州。听小道消息,社会上有不正当的人把她带进了一些发廊。离开时走得匆忙,跟我说到了那边就回信,可一个多月了,渺无音讯。不仅没有回音,还不知道她的准确下落。
我从来不相信外面的传言,但她离开这么久没有回信是事实。让我们万分着急。我一人拖着三个孩子不容易,希望你能够尽力提供帮助。但我们老家有人回来说,曾经看见过她在街上逛,还打扮的花枝招展,化了妆。以前在家时,她是从来不化妆的。我听到这些风言风语后更着急。你在广州城工作,比我方便,抽空在街上看看,重点打听那些夜总会、发廊和演唱城等场所等区域。不知道你是否认识村里一位叫覃积善的男子,我老婆有可能就是他带一路的。你要是看见他,就有可能找到我老婆。请你务必把这个事放在心上,花多少钱,回来过年时我一定给你。拜托了。
我得知王哥的托付,好无奈,这么大的羊城,千多万人,哪里去寻找呢?我的活动半径是那么有限,与那些特殊部位基本上没有打过交道,怎么会发现那位姓覃的老乡呢?所以就一直没有回信,估计好让那位王哥失望的。
说实话,我与刘闯、阿辉等同事老乡,每个月都要出厂门在棠溪那些街巷找发廊理发,看见那些打扮得很性感的女子,一般都是洗发,而真正理发的就是男子,是店里的技术骨干。每当理发后,就有姑娘洗发,然后让师傅修边洁面。最后让女子做个简单的按摩。在按摩过程中,她会悄悄地问你,想不想再上门市上面的夹层,深入地按摩一下。估计那个环节就是带有特殊。我一般就在街面上的底层做完理发就走人。而刘闯等人他们会真的上楼享受一些深入的保健体验。我回去很久,他们才会回厂。我一般不问他们后来做了什么。我与刘闯等社会青年不同,还留职在学校,为人师表的本不能丢掉,所以,常常保持自己的节操与名声。我还拜托刘闯,在与女性接触中,如果发现了有老乡口音的就留意一下,可他从来就没有跟我反馈过。这茫茫人海,何处寻找一个两个人呢?那不是大海捞针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