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档主也发懵?老太太开口就是行家!
第三十七章 档主也发懵?老太太开口就是行家! (第1/2页)告别了热心肠的陈嫂,赵淑芬的心情像雨后的天,瞬间明朗起来。
手里攥着那巴掌大的小本子,上面歪歪扭扭记着陈嫂指点的那几个批发市场名字和大致方向,她感觉自己就像手里握住了藏宝图。
高第街那点儿破事儿,跟眼前即将展开的新世界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她没有耽搁,简单在小旅馆对付了一口早饭,便按照陈嫂的指点,朝着流花那边赶去。
一路上,她特意绕开了高第街,穿过几条更宽阔的马路,看着街边开始多起来的自行车流、偶尔呼啸而过的汽车,以及路人身上逐渐时髦起来的衣裳,一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活力让她胸中激荡。
当她终于来到陈嫂说的区域时,整个人被眼前的景象惊得愣住了。
这哪里是高第街那种临街小铺能比的?眼前是一片连着一片的大楼,或者说是巨大的仓库群。
还没走近,一股混杂着布料、汗水、香烟和各种食物的复杂气味就钻进了鼻孔。
紧接着,是海潮一般涌来的声音:南腔北调的吆喝声、讨价还价的争执声、搬运货物的号子声、手推车轮子碾过地面的吱呀声,汇聚成一股震耳欲聋的洪流,这是整个华国的服装生意都在这里浓缩了。
人!到处都是人!
密密麻麻的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他们手里拎着大包小包,脸上带着疲惫又兴奋的神色,穿梭在一个个巨大的档口之间。
每个档口都像是一个小型仓库,门口堆着一人多高的纸箱或编织袋,里面塞满了各种款式的衣服。
牛仔裤、衬衫、连衣裙、夹克,颜色五花八门,款式层出不穷,简直能晃花人的眼。
“哎哟喂,这,这才是真家伙啊!”赵淑芬忍不住低声感叹。
她来广州这些天,头一回见到这么大的场面。高第街那些所谓的“批发”,跟这里比起来,简直就是小打小闹的零售摊位。
她没有急着冲进去,而是先站在外围,找了个相对不那么拥挤的角落,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心跳平复下来。
陈嫂说得对,这里水同样深,而且更考验眼力和经验。如果像在高第街那样没头苍蝇乱撞,只会死得更惨。
她决定听陈嫂的,先看,先学。
赵淑芬找了个能观察到几个大档口又不容易被人注意的位置,开始仔细观察。
她重点盯那些一看就是“大客户”的人:穿着相对体面,手里拿着小本子和计算器,说话带着明显的某个地域口音。
这些人进到一个档口后,不会漫无目的地乱翻,而是直奔某个区域,或者直接问老板要看某个款。
他们看货的速度非常快,手指在面料上迅速摩挲一下,眼神扫过缝线和锁边,有时还会拿起衣服对着光线看看。
说话言简意赅,经常蹦出一些赵淑芬听不太懂的词儿,估计就是所谓的“行话”。
“老板,这件多少钱?一批多少件?能不能混批?”这是问价。
“这料子是不是纯棉?缩水不缩水?”这是验面料。
“这锁边怎么有点歪?拉链用的是不是YKK?”这是看做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