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家事
第68章 家事 (第1/2页)杨一木走后,杨川媳妇问,“这谁啊,这么阔气,给十块钱呢。”
小婶努努嘴,“二流子家的老大,上过大学的,现在市里上班的那个。”
杨川媳妇道,“叫杨一...杨一什么来着?”
“杨一木。”小婶撇撇嘴,“也不知道杨胜利那狗东西走了什么狗屎运?”
她边说边往堂屋走,突然看见桌上堆着好些东西,立即问儿媳妇,“这是谁送来的?”
杨川媳妇跟过来,腾出一只手翻了翻,“哎哟,这可都是值钱货。早上没人来过啊,就杨一木进过堂屋。”
“这孩...倒是个懂礼数的...”小婶愣愣说道。
话说“老大疼,老幺娇,中间卡巴腰”,这话放在老杨家再贴切不过。
杨一木奶奶对杨胜利这个头生长子总归有些不同的,而杨一木作为长房长孙,代表着又一辈的血脉,老太太自然更是喜爱的不得了。
但在农村,如果一个人家出了什么岔子,尤其是子女的问题,男人们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反倒把一肚子怨气都撒在女人身上。这二十多年来,老太太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憋屈。
当年那场风波后,杨苍海一怒之下和大儿子分了家,老两口跟着小儿子过活。
可这种安排,往往是两头不讨好——小儿子杨卫兵心里憋着气,原本说好的工作机会被大哥截了胡;大儿子那边也委屈,觉得口粮积蓄全给了弟弟,怎么还得便宜卖乖?
杨苍海更是满腹怨气:老大整天游手好闲,丢了工作不说,如今连人影都找不着,这副二流子德性到底随了谁?
老爷子思来想去,最终得出个结论:慈母多败儿,都怪老太太没教好儿子。
老太太心里苦啊,可这苦水能往哪儿倒?可她能怎么办?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自打杨一木上了大学,后来又在市里当上老师,听说还当了干部,帮着家里盖起气派的大瓦房,二孙子订了亲,孙女也到县城读高中,老太太这才在老头子面前挺直了腰杆。
如今出门,脸上都带着光,得意自不必说。
杨一木给了老太太二百块钱,“奶,我在家孝顺不了你,这钱你拿着买点好吃的。”
老太太赶忙推了出去,“瞎说啥!你带的这么些东西肯定花费不少。你在外头哪样不要花钱?我跟你爷在家用不着,你自己留着花。”
祖孙俩推来让去,杨苍海在一旁笑道,“孙子出息,有孝心给你,你就敞亮拿着。”
老太太气的骂杨苍海道,“你个死人,孙子顾家又忙外,咱们拿他的钱算怎么回事?”
最后还是杨一木硬把钱塞进老太太怀里,转身去招呼弟弟妹妹们。老太太攥着钱,无奈又不好张口乱喊,只得收了起来。
中午杨卫红回来听说杨一木来过了,对儿子杨川说,“你看着吧,将来给老杨家争光的准是这孩子。我跟你大伯的恩怨是上辈子的事,你们堂兄弟可得常走动。这跟树木分枝不分根,江河分流不分源一个道理,自家人终究是自家人。
转眼到了大年初二,按本地习俗,新客也就是姑爷或者准姑爷得去丈人家送年礼,顺便邀请女方来家里团聚,至于来不来就看女方的意思了。
杨一木和老娘商量,自己老头不在家,礼数上更不能让人挑大理,一大早就催杨二力起床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