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归途
第65章 归途 (第1/2页)汽车驶离郊县城区,就沿着千年古运河的堤岸蜿蜒前行。
车窗外,铅灰色的天空与苍茫大地融为一体,模糊了遥远的地平线。唯有浑浊的运河水在窗外奔流不息,岸边光秃的枝条在寒风中急速后退。
车厢里,最初的喧闹早已沉寂。乘客们蜷缩在各自的座位上,脸上写满了故事,有人眼中跳动着兴奋的火光,有人沉默如雕塑,有人想着心事,大概所有的思绪都能化作一个简单的念头——回家。
这时候,回乡不易,过年成了最朴素也最强烈的愿望,如同候鸟南迁、鲑鱼洄游的本能,拼尽全力,也要回到出生的地方。
除了中途三人轮流去了一趟厕所,杨一木一路无话。不过离家越近,杨一木心中的欢喜就掩饰不住了,不会想着其他糟心事了。
到了县郊,张小荷两口子在路口先下了车,他们从这里步行回乡。
眼看县城近在咫尺,杨一木反倒放松了下来,就这样手搭着椅靠,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等到外面嘈杂的声音把他吵醒的时候,车子已经停了,人挤人堵门口抢下车,又是一阵鸡飞狗跳。
人到这地步,杨一木也就不顾及啥了,直接提着蛇皮袋、旅行包挤下了车,然后急急忙忙去公交站坐车,抵达郑庄已是下午两点。
乡里还是只有一条窄窄的石子路,两旁店铺倒有不少,最气派的还数邮政所、信用社和供销社那几栋老建筑。
全乡的餐饮业倒是添了新气象,除了集镇中心的老饭馆,如今多了家馄饨铺,门口蒸笼里腾起的热气在寒风中格外醒目。
不过,街道两边的摊子兴旺了不少,卖春联的,卖衣服的,卖鞋子的,卖小吃的,摆小人书摊的,五花八门。
依旧很简陋,依旧很落后,可是杨一木怎么看都是喜欢的。正所谓月是故乡明,这份情结让他看什么都亲切
刚进村口,迎面三妹大叫一声:“大哥回来了,大哥回来了!”
话音未落,转身就往村东头跑。
是报信吧。
杨一木咧开嘴巴大笑。
“一木回来了啊?”村里稀稀拉拉的人,有人扛着塍化肥棒,迎面走过来打招呼。
“哎,忙着呢?”杨一木便要驻足应和。
远远就见一座青砖青瓦的院子已经矗立在自家的宅基地上,随着越走越清晰,杨一木却越感不真实。
直到老四一下子扑过来了,杨一木才真切地意识到——到家了。
推开院门,三间正房坐东朝西,北侧是灶屋和杂物间,南边是围墙,院门两旁各有一间耳房。
堂屋中央摆着一张八仙桌,一道道抠过的印痕清晰可见,桌上有暖壶,缺口茶杯,还有盖着盖子的半锅鸡蛋汤。
“我的小祖宗,让哥先喘口气。”杨一木笑着把弟弟扒拉下来,顺手揉了揉他毛茸茸的小脑袋,“你多大了?”
“过年就八岁了!你这都不知道。”老四挺起胸膛,昂着头道。
杨一木撂下包,一把将弟弟举起来掂了掂,发现也是越发沉了,“怎就你一个人在家,妈和二哥呢?”
“去舂面了。”老四心不在焉地说着,小手已经麻利地拉开行李包。
翻出那件最小号的滑雪衫时,他欢呼一声,二话不说就往身上套,连里面的吃的也顾不得了,“大哥你看,新衣服好看不?”
“少臭美,谁说这是给你的,不是给别人的?”杨一木故意逗他。
“你骗人!”老四急得跺脚,“我都一年级了,不是小孩子了!”
“学校咋样?”杨一木忍着笑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