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未来展望
第六章 未来展望 (第2/2页)“我们需要的不是最贵的技术,而是最懂学生的设计。“他擦掉复杂的程序框图,重新标注:“简化操作,突出思维可视化。“最终上线的系统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星图“,知识点像星星一样闪烁,连成线就是他们独特的成长轨迹。
2025年的毕业典礼上,安汉中学的科创中心正式落成。学生们的毕业作品让人眼花缭乱:有人用3D打印技术复原了南充古窑,有人设计了智能垃圾分类系统,还有人制作了记录嘉陵江变迁的数字地图。张诚在致辞中举起一个特殊的奖杯——那是用学生们废弃的3D打印材料制作的星星。
“你们看,“他指着窗外的星空,“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轨迹。今天,你们是安汉的星星;明天,你们将成为照亮世界的光。“台下的李薇老师悄悄抹泪,她记得三年前,自己还在为特色课程的资金发愁,而现在,她带的“嘉陵江文化“社团已经出版了三本学生作品集。
深秋的某个黄昏,张诚收到了来自英国的邮件。安汉中学与英国学校合作的“全球公民“项目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表彰,视频里,两国学生正在用中文和英文共唱《茉莉花》。他摸出公文包里的规划图,最新修订版上,“星际交流计划“的图标旁,多了行小字:“致所有仰望星空的人。“
当第一颗人造卫星模型在星空实验室升起时,张诚听见学生们的欢呼声。那些曾经在作业本上画星星的孩子,如今正在用代码编写属于自己的星轨。他知道,教育的意义从来不是预设终点,而是让每个生命都能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下,成为最亮的那颗星。
嘉陵江的夜风吹过校园,银杏叶沙沙作响,像无数只小手在鼓掌。张诚望着星空,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在乡村学校画星星的自己,忽然明白:所谓未来,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地平线,而是无数个当下的星光汇聚成的银河。而他,永远是那个在银河下播种星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