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孟姜女
28.孟姜女 (第2/2页)果不其然,轩辕黄帝一听,当即言道:“也罢,师弟我就代劳了!”
黄帝乃是三皇之中唯一一个以武力成就霸业的人皇之主,杀伐果决,心中对秦国不满,于是干脆接了过来。
随后,黄帝拿出了轩辕剑,抚摸一番,肃然道:“宝剑,你今天要大发神威了!”
卢圣身上金光一展,崆峒印飞出,其上复塑有五方天帝形貌,分别为太昊、炎帝、少昊、领颍掌东、南、西、北,以及中央的黄帝,并有金玉龙盘绕其上。金光一闪,宝印转而化为一道人影,锦衣衮服,面容威严。
“第二元神!”
黄帝知道此道人乃是卢圣练化的身外分身,第二元神,端的是神通广大,万法不侵,万劫不坏,不死不灭,心中赞叹,圣师有此神通,难怪能如此行事,把手中的轩辕剑递给崆峒道人。
崆峒道人手持轩辕剑,一转身来到咸阳上空,咸阳上空一只气运显化血龙原本威风凛凛,狰狞咆哮。不料崆峒道人口中吐出莫名音节,虚空震荡,一剑斩下,血龙遭顿时萎靡不振,呜咽哀鸣。立马天道感应,紫薇帝星暗淡无光,人间界皇族气运丧失,改朝换代,人皇更迭已经迫在眉睫。
于是,无数懂得天象卦象之人纷纷脱离朝堂,归入山野之间,隐匿深山,不再现世,唯恐天下大乱,卷入红尘乱世,徒自折了福寿之数。
崆峒道人回到火云洞,把轩辕剑归还黄帝,化为一道金光飞入卢圣体内。
卢圣见大事已完,也就安心与三皇闲聊一番,谈天论地,毫不逍遥。
其后拜别三皇,卢圣回到铁叉山八宝洞,眉心玄窍大开,一道神光射出,观照气运,只见皇宫上空盘旋一条神龙,惶惶大气,巍峨气势,只是灵性大失,甚至万民信仰之力都快要枯竭。
嬴政此时虽是人主,手中执掌杀伐权柄,脚踏九州,俯瞰山河,气运强盛,但已遭诸天众人抛弃,秦国败亡在即。
卢圣思忖一番,从案桌上拿起一个葫芦,拿掉嘴盖,微微一倾,一粒葫芦籽落在手中,一股造化青春之气喷薄而起,让人欣羡不已,陶醉其中,难以自拔。
“呵呵,你也算有此福缘,就在凡尘之中历练一番吧!”
说完,一缕造化仙气裹着这粒葫芦籽落在燕国旧地,当时有孟家和姜家是邻居,都没有子女,一天,两家的墙角长出了一株葫芦藤,到成熟的时候,破开葫芦,里面竟然是一个小女娃,孟家和姜家就一直养了这个女儿,取名叫孟姜女。
孟姜女长大之后嫁给杞梁,结果新婚之后没有多久,嬴政下令修建长城,杞梁被征,结果数年不归。
孟姜女思夫心切,徒自一人赶赴边关,结果才知道杞梁因为不堪重负,力竭而亡,结果孟姜女悲恸之际,嚎啕大哭,连续十日,哭倒长城,杞梁尸骨露出,孟姜女收敛尸骨,建立坟冢,最后投江自杀,殉情而死。
其时,有太白金星降下童谣:“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由此,天下人心浮动,秦朝内患开始显现。孟姜女哭长城,悲声凄婉,感天动地,道尽征夫离妇之哀怨,在征战频繁、徭役繁重的秦朝激起了共鸣,无数人开始思考自身出路,对嬴政把持的朝廷怨声载道、怀恨在心。
秦王朝人心向背,日趋显现,嬴政就在巡行天下是病死路途。始皇一死,天下大乱,风云突变,群雄并起。
三十三天之中,春秋阁,茅草屋一座,草席铺地,五位圣贤端坐,为首皆白,老态龙钟,却是额头生山峦,眉心升日月,星眸含瑞彩,鼻翼展凤翅,嘴唇抹朱丹,无量威严,无量福寿,无量鸿运,无量智慧,正是春秋阁阁主,先贤孔夫子是也!
“荀子师弟,你看人族圣师卢圣道人此行意欲何为啊?”
其余四位之中一位威严有度、循规蹈矩的老者开口言道:“各位师兄想必也察觉到了天机变化,嬴政焚书坑儒,天怒人怨,圣师火云洞三皇顺应天机,欲要改天换地,再立人主,因此天机大变,仙佛隐退,不敢在秦朝任职。”
正是儒门五圣之一的孟轲,门下弟子乃是李斯和韩非子,鼎鼎大名,却是属儒而类法。
“嬴政不仁不孝,嗜杀成性,合该天诛地灭,此事大善!”说话的却是儒门曾子,头顶一卷《孝经》忽卷忽舒,万道尊老爱幼之意韵喷薄,让人望之而心生敬意。
“嬴政不管是否有错,起码现在看来秦朝覆灭在即,我儒门能否趁此乱世兴盛,却是需要细细思量!”孟轲头顶浩浩荡荡一条浩然正气长河奔腾,蔓延亿万里,气势磅礴,河流之中漂浮无数利剑,剑锋犀利,欲要直刺人心,一个大大的“义”字高宣,散发出无量光辉,恍若太阳。
“此时诸天圣人隔天而观,密切注视,鬼神不敢妄动,我等还需从长计议。”
“述圣”子思秉承中庸之道,浑身古朴无华,给人憨厚淳朴之感,心生亲近之意。
“呵呵,天地气数大变,人主更迭在即,我儒门秉承入世修行之道,为万民请命,辅佐贤君,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即便面前有刀山火海、万丈深渊,我等儒门弟子合该一往无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待新君登基,当下凡辅佐,成就万古功业,千代功勋!”
孔子金石之言,铿锵有声,似九天飞瀑轰隆隆,又似涓涓细流叮咚,斩钉截铁,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博大胸怀。
“师兄此言大善!”四位圣贤异口同辞言道。
儒门四贤人定下大计,立马开始了施为。
不久,一道虹光从三十三天飞落,直奔南赡部洲,落入咸阳一所官坻内。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官坻内,灯火辉煌,一官员正端坐桌前,挥笔破魔,一字一顿,小心翼翼撰写奏章。叔孙通早年师从孔鲋。秦始皇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
突然,一道虹光从东天垂落,进入府上。一张金纸正落在孙叔通手上,上面金光流转,闪烁一片金文,传达了儒门孔夫子指示。
孙叔通大惊,忙细细看完,而后朝东方拜倒,言道:“弟子领旨,必定完成圣人重托!”
而后孙叔通不辞而别,悄然离开秦廷,隐居山间。汉高祖二年(前205年),下山辅助刘邦,拜博士,号稷嗣君。汉并天下后,叔孙通创立汉朝仪礼。
汉高祖九年(前198年),高祖想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叔孙通力谏阻挠,欲以自杀相抗。孝惠帝即位后,曾在通往宗庙的路上修建复道,叔孙通认为是不敬,又因“人主无过举”,谏议在渭河北修建原庙以立孝本。去世时间不详。[38]叔孙通学本儒家,其最重要的思想是“与时变化”,从他仕秦后归楚,再到降汉制仪,莫不如是。降汉之初,他不举荐儒生,而专向高祖举荐群盗壮士;汉统天下后,他说“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于是从鲁地征集儒生30人,制定仪礼,破除群臣“拔剑击柱”的危机,安定天下。司马迁评其说“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