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见到小世子朱载堉,准备谋划
第49章:见到小世子朱载堉,准备谋划 (第1/2页)朱厚熜看着陶仲文,开口回应:
“朕自然知晓,王朝不过300之载;是天注定。”
“太祖时期的刘伯温曾预测过,【运至六百半,梦奇有字得心惊】”
“太祖皇帝当时认为大明国运能延续至六百五十年;经过多年到了现在,朕才知晓【运至六百半】实则是300年。”
“若那时的大明走到末年;必会重蹈唐宋元的覆辙。”
“陛下圣明!”
朱厚熜抬手,“陶爱卿,继续讲。”
“是,陛下。”
“之后崇祯帝由于性格原因,以及皇位是他哥哥驾崩后的继承位。”
“老皇帝主要培养的是他的哥哥,导致崇祯从小没有接受过正统帝皇的知识,直接令他小心翼翼,步步谨慎。”
“最终变为刚愎自用、无法领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之理;让文臣迫害了大明。”
“内部:文臣当道,苛捐杂税;以天下万民供养崇祯一家;后导致军饷难放,军心不齐,崇祯公开凑响;文臣各个捐银不过1000两。”
听到此处,朱厚熜双眼一眯,顿时联想到了朱标。
估计撰写话本之人是参考了懿文太子朱标的历史轨迹。
同时...
撰写话本之人是暗示我老朱家供养政策么?
大胆,十分甚至九分的大胆!
你最好别让朕发现,否则必诛你九族!
但仔细推算一番,以及先前供养的支出,不得不让朱厚熜认真对待这条祖训。
“由于天灾连年;朝廷不作为;导致百姓活不下去后。”
“最终李自成带着百姓起义,口号:【吃他娘,喝他娘,来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很快便拉起了一支起义军队伍。”
“经过战火纷飞;崇祯的结局是自缢于京城煤山,并留下血书。”
“【朕自登基十七载,三邀天罪,致虏陷地三次,逆贼直逼京师,诸臣误朕也,朕无颜见先皇于地下,将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可将文官尽行杀死,勿坏陵寝,勿伤我百姓一人】。”
“等李自成进京后,将大部分文臣全部斩杀,抄家七千万余俩白银。”
“后外部草原铁骑马踏中原...”
“后来这支由草原多部落的【女假族】入驻我大明。”
“之后对我大明百姓犯下滔天罪行...”
“这时,由千年后的姓李的组建的刺杀组织的暗杀营出手。”
“...”
接下来,陶仲文将话本简要详略得当的讲给了朱厚熜。
听得朱厚熜表情风云变幻。
一开始,他对编写话本之人,竟借用自己的【大明】为年号的行为起了杀心。
这不是隐射我昏庸无能么?
可随着故事的进行,朱厚熜表情逐渐平静,心中怒火也在消失。
直到听到崇祯的那些话后...
才知道话本中的崇祯过得有多憋屈。
有中兴话本中的大明之心,却无中兴之才,最后被文臣误国。
不想死于贼人之手,崇祯提三尺剑杀死全部亲人;后与太监王承恩自缢于煤山,并留下血书。
再之后,类似五胡乱华的异族入侵书中大明,暗杀营于国破家亡之际,终于出动力挽狂澜!
不知为何,朱厚熜总感觉在听一段真实的历史似的。
“文臣误国!”
这是朱厚熜听完话本后的感慨。
“爱卿,你认为暗杀营,如何?”
陶仲文深思熟虑后给出回答:“暗杀营若出现在我们真实的大明之中,那绝对是祸害!”
“哦?细细说来。”
“那是因为有超出了大明之力的存在;必会动摇国家之本!”
“若暗杀营出现在话本中的明末;那崇祯帝在死之前估计会倾尽所有;也要请其出山。”
“归根结底:暗杀营对此时的大明无助,甚至会祸害陛下的江山。”
“人人都能治国的【人民王朝】只存在于诸子百家口中的【天下大同】,绝不会出现在真实。”
“一旦出现在我们大明,那就意味着千年来的帝制的结束,江山必然不稳!”
朱厚熜沉思片刻,开口询问:“爱卿言之有理。”
“依爱卿之间,这一支出现我大明的未知势力该当如何?”
“诏安抑或?”
陶仲文皱眉,想发表言论,却欲言又止。
诏安?
估计难以诏安。
创造了该未知势力之人,必是经天纬地之大才!
有如此大才者,真的甘心屈居人臣之位么?
此刻,陶仲文根本发表任何言论!
“陛下,微臣不敢妄言。”
朱厚熜轻轻点头,沉思着权衡利弊:
“小陆的信中给出的未知的势力评价非常之高!”
“了得到连小陆都不敢率领总旗小旗们继续追捕调查。”
“他们在渎职和继续追捕中,选择了【渎职】。”
这一刻,朱厚熜不得不慎重选择。
就连锦衣卫百户都选择渎职,冒着渎职的后果;也不敢继续上前追查。
怪不得...
原来是神兵天将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