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第181章 (第2/2页)司马徽笑着解释道:“孔明与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才智过人,惟孔明更识雄才大略。”
他曾经对这四个人开玩笑说:“各位如果做官的话,可以做到刺史、郡守这样的大官。”
这四个人听了之后,反过来问诸葛亮自己的志向是什么,他却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
平时他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由此可见他的才能是难以估量的。
“哼。”关羽对此表示怀疑,“水镜先生,我关羽虽然才疏学浅,但也读过《春秋》。”
关羽接着说道:“管仲和乐毅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他们的功绩可是举世闻名的。”
“孔明如果真的拿这两个人来和自己相比,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呢?”关羽质疑道。
“额哈哈哈哈……”司马徽看着天边,大笑起来,“在我看来,他不但可以和这两个人相比,甚至还可以和另外两个人相提并论呢。”
“哦?是哪两个人呢?”关羽好奇地问道。
司马徽回答道:“一个是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另一个是开汉四百年的张子房。”
刘备听了之后,心中不禁为之一震:这世上竟然还有如此奇特的人?
司马徽笑着向刘备告辞:“将军您还有事情要忙,我就不打扰了,就此别过。”
刘备见状,赶忙催马向前,拦住司马徽的去路,拱手施礼道:“实不相瞒,备正要同二位兄弟去卧龙岗,求见孔明先生。”
司马徽闻听此言,先是一愣,随即便哈哈大笑起来,他一边笑着,一边挥手与刘备等人道别,边走边说道:“哈哈哈哈,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也。可惜呀,可惜!”说罢,他头也不回地径直离去。
待司马徽走远后,刘备这才回过神来,他若有所思地望着司马徽远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忖:“这司马徽所言何意呢?难道是说我刘备此时去拜访孔明先生并非良时?”
尽管心中有些疑虑,但刘备并未因此而改变行程。他带上关羽、张飞和准备好的礼物,继续朝着卧龙岗前行。
不多时,他们便来到了卧龙岗。此时,正值村民们收割麦子的时节,田间一片繁忙景象。刘备等人沿着小路缓缓前行,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歌声传来。
只听那歌声唱道:“苍天如圆盖哟,陆地似棋盘哟。”
“世人黑白分呐,往来争荣辱哦。”
“荣者自安安呐,辱者定碌碌哟。”
“南阳有隐居哟,高眠卧不足哟。”
刘备听后,不禁为之一震,他心中暗叹:“此歌谣不仅词句清雅高深,更将世态炎凉看得如此透彻,不知是何人所作呀?”
想到此处,刘备连忙翻身下马,快步走到田间,拦住一位正在劳作的农夫,拱手问道:“敢问一声,方才听见田畴歌声悦耳,词句清雅高深,不知何人所作?”
那农夫见刘备仪表堂堂,态度谦和,便停下手中的活计,回答道:“回禀官人,此歌谣乃是我家主人卧龙先生所作。”
刘备心中暗自思忖:“此处风景宜人,清幽静谧,想必就是卧龙先生的居所了。”他面带微笑,向农夫拱手施礼,客气地问道:“请问卧龙先生的府邸在何处呢?”
农夫闻言,不紧不慢地抬起手来,指着前方说道:“沿着这条路一直向南走,就能到达卧龙岗。”
刘备顺着农夫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条蜿蜒的小路穿过茂密的树林,通向远处的山峦。他连忙谢过农夫,翻身上马,沿着小路疾驰而去。
不多时,刘关张三人便来到了农夫所说的竹林前。这片竹林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关羽不禁赞叹道:“如此清幽之地,实乃世外桃源啊!”
刘备点头称是,三人一同下马,缓缓走进竹林。走着走着,他们终于看到了一座环水而建的茅庐,那茅庐隐藏在竹林深处,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一般。
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湖面上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刘备心中暗喜:“此处环境优美,宁静祥和,正适合先生这样的高人居住。”
三人来到茅庐前,刘备轻轻叩响了房门。
不一会儿,只听得“吱呀”一声,门开了,一个面如冠玉、风度翩翩的少年出现在门口。刘备见状,赶忙躬身行礼,朗声道:“有劳阁下禀报一声,在下乃是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诸葛先生。”
他心想,自己报出这么多头衔,想必这少年定会对他另眼相看。然而,那少年却一脸不屑地说道:“啰啰嗦嗦,我可记不住你这许多名字。”
刘备面露愧色,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哦,原来是这样啊。那你直接告诉先生,就说刘备前来拜访即可。”
少年看着刘备,一脸平静地回答道:“先生今天一大早就出门了,我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刘备听后,心中不禁有些遗憾,他连忙追问:“那先生去了什么地方呢?”
少年摇了摇头,回答道:“先生的行踪向来飘忽不定,我实在是不知道他具体去了哪里。”
刘备不甘心地又问:“那先生大概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少年想了想,说道:“这个我也说不准,可能是三五天,也可能是十几天吧。”
听到这里,刘关张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失望的神色。张飞性子急躁,他着急地对刘备说:“大哥,既然先生不在家,那我们不如就先回去吧。”
刘备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再等一会儿吧。”
关羽见状,也劝道:“大哥,这小童都说了,先生的归期并不确定,我们这样等下去也不是办法啊。”
刘备想了想,觉得关羽说得有道理,于是他对张飞和关羽说:“好吧,那我们先回去,然后再派人过来打听先生的消息。等得知先生回来的时候,我们再来拜见他也不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