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粤旺
第456章 粤旺 (第1/2页)在陈家志印象里,小鬼子在农残上搞针对不是一回两回了。
再者,合理使用农药本身也是对自身品牌负责。
各种用药方案结合,才能减少农药抗性,提前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减少农药使用和农残。
这在短期内看不到经济价值,但拉长时间来看,只要关键时刻起到作用,就完全够本了。
这也是苦练内功的一部分。
江心菜场原本就有科研部,也即技术部,设有植保岗位,如今陈家志进行了调整。
技术部成了靠谱鲜生的技术部,植保方案将由专门的团队制定,菜场只需配合测验,找到适合的轮换用药方式。
这事挺繁琐,但不难,说白了就是打什么药而已。
易定干吐槽道:“我就怕亢龙有悔练成了,一直打不出去。”
陈家志说:“迟早会用出去的,甚至可能不会等太久。”
他想到了东南亚的经济风险,如果波及到小鬼子,也会引起连锁反应。
又走了段路,陈家志和李秀看到了微喷灌的使用场景。
李秀说:“看着是挺方便的,省力省人工的”
“虽然是便宜货,但好歹不用再牵水管浇水了。”易定干现在对微喷灌也挺满意,省了多少事啊!
陈家志观察了片刻,点评道:“喷出来的水流还不够细,没能形成水雾,夏天用的时候得注意点。”
“我晓得,我也是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易定干信心挺足。
陈家志只希望他过几个月也能这么乐观。
毕竟是便宜货,用不了多久就得随时维护,修起来还是挺糟心。
但往好了想,连这种便宜货都能使用,以后更换好设备后,只会更得心应手。
这也是降本的一部分。
在危机来临时,即使迫不得已打价格战,靠谱鲜生也丝毫不虚。
…
天快黑了时,陈家志几人才回家,在家门口碰到了骑车回来的薛军。
他和陈家志一起回来的,为未来两个月即将上市的荔枝做准备。
陈家志问:“和果农谈得怎么样了?”
薛军摇了摇头,“不怎么样,语言不通,沟通起来太难了。”
陈家志说:“多招两个本地采购,你就负责在档口卖就行了。”
“理是这个理。”薛军也走过来洗手,又说:“但不来看着进货,总感觉心里不踏实。”
陈家志说:“总得交出去,以后你也不可能每趟都自己跑。”
“哎,还是有自己的基地舒服。”说到这,薛军沉吟道:“百色果树所已经引种了砂糖橘,等有苗子了就能移栽。”
“你看着办就好,中转收购站也要盯着建设。”
“要得,我过两天又要去百色。”
“行,你有计划就好。”
这时,李秀在门前喊道:“家志,别一直聊了,先回来吃饭。”
豆豆也跟在李秀旁边喊‘爸爸吃饭了’。
陈家志抬声道:“来喽~”
只要在家里吃饭就一向很热闹,也吃得最为舒心。
偶尔回来一次,也能了解到家里的情况。
期间易定干提及了易龙易虎读书的事。
陈家志说:“学校我联系好了,随时能转校,但我觉得最好把这学期读完。”
谈到学生读书,一家人都停下了吃饭,只是豆豆略显迷茫的吃着肉。
陈家志又说:“这样也有时间先去把房子看好。”
“行,就听你的。”
易定干看着两儿子,“还不谢谢你们舅舅,这费了多大的人情。”
两兄弟异口同声道:“谢谢舅舅~”
陈家志笑道:“一句话的事,也没那么麻烦。”
他找了康铭,确实也就人家一句话的事。
只不过该花的钱也得花,但这些易定干早准备好了。
陈家芳叮嘱道:“小龙小虎,费了这么大劲折腾,你们俩可得认真学啊!”
易龙也知道家里在这事上前前后后费了多少心思。
“妈,我肯定用心学。”
易虎也说:“我也是,舅舅还等着我给他设计卖菜的记账系统呢~”
“哈哈,行,我可等着了。”
陈家志笑了笑,让两人有个奋斗目标也好,记账软件也确实重要。
随即又聊起了薛军和三姐的儿女,读不进去书的主,但年龄更小,都还在读小学。
听了易定干对易龙易虎的安顿,薛军也有了想法,他现在也不缺钱。
跟着又谈起大姐家的两女儿,已经从学校跑路了,年后就跟着去了江心菜场。
聊到最后,陈少昌有些惋惜的说道:“现在家里啥都不缺,就缺个大学生了。”
他不由看了眼陈家志,一时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便到门口卷烟叶抽去了。
…
从四月初开始,陈家志又一次连续跑了各个基地。
核心就一个:苦练内功。
各个基地此前的发展都太快,业绩快速增长,其实内部有诸多问题。
比如工人和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这项工作除了江心菜场始终在坚持,其余的合利农场、彭村基地、繁荣菜场、云岭农业都很欠缺。
尤其是工人这块。
随着迅速扩张,熟练工人完全不够用,甚至合利农业前两个月还常常从江心菜场抽调人手。
其余的像繁荣菜场,由于叶菜主要是出口,对手工和品质要求高,也时而会出现问题。
在基层管理人才上,也过于依赖江心菜场,人手不够时,所有人想到的都是江心菜场调人,而不是自己培养。
江心菜场都快被薅秃了。
所以,要重新把工人和基层管理培训搞起来。
现在赚了钱了,大部分人信心都比较足,也有向上发展的心思,正是学习欲望相对强盛的时候。
陈家志在巡查各个基地的时,能感受到工人的学习热情。
有的想当收菜工,有的想当小组长,每个人都很有动力。
他觉得这种氛围很好。
这也是菜场建场要第一时间追求效益的原因之一。
只有菜场持续有收入,或是大赚,工人才会感觉到有保障,才有人愿意去学习进步,适应菜场的晋升规则。
如果菜场上来先大搞基础建设,大半年乃至一年都没有收入,工人感觉朝不保夕,不提桶跑路就不错了,鬼大爷才会想着去学习。
除了提升工人和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外,在打包装箱、发货收款、物资采购等环节上也陆续进行了些许优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