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技术限制设计】
0428【技术限制设计】 (第1/2页)鸿蒙手机销售初期,陈贵良就没指望线下店卖多少货。
就算是国美和苏宁的柜台,陈贵良也只选了几处高端卖场。
这种高端场所的入场费、上架费、促销员管理费等等非常昂贵,跟鸿蒙的四家体验店一样是用来装逼的。能卖多少算多少。
真正的销售渠道在网上,可完全控制价格、品牌形象、用户数据,还可去掉那些中间商赚走的利润。
所以得经营品牌,得有口碑和逼格。
鸿蒙手机的性能,跟魅族M8没太大区别。尤其是屏幕和摄像头,都比iphone3G的像素更高。
外观改动其实也不大。
陈贵良很想不要“下巴”,直接弄出一体屏幕,但在这年头很难实现——下巴那里是一堆内部元件的家。
尤其是屏幕所需的驱动电路板,此时全是刚性的,无法隐藏在屏幕后面,必须找个地方安置。安置地点就是“下巴”。
鸿蒙手机未来的研发改进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取消“下巴”。但这很难,需要电容屏厂商先改进技术。
三金刚键做得非常低调,尽量做到不显眼,以物理按键的形式,设置在手机的“下巴处”。
虽然可以做成虚拟键,但下巴处啥都不放,会显得过于空旷、头重脚轻。
陈贵良还尽量把手机外框拉直,线条越简约越好,不要有明显弧度,档次一下子就提升上来!
而且,下一款鸿蒙手机,陈贵良还准备搞邪修——在屏幕技术无法突破,不能取消下巴的阶段,就在触控屏和下巴上面,套一层黑色玻璃板盖,伪装成无下巴的手机一体屏幕。
这玩意儿如果拿出来,绝对科幻感十足,视觉体验感拉满。
“你要的无下巴手机。”周广平扔过来一个工程机。
陈贵良问道:“这就做出来了?”
“想得美,”周广平说道,“在屏幕和下巴的上面加一层玻璃板盖,会导致手指触控不灵,必须跟触控芯片厂商深度定制合作。得提升触控芯片的功率和优化算法,来补偿触控信号的损失。”
“还有,我们用的是薄膜屏,本来就透光率不足。你如果再加一层板盖,透光率就更糟糕,屏幕会显得发蒙发灰。解决方案也有,采用高透光率盖板和低反射率光学胶。”
“但这么搞出来,手机屏幕的成本至少提升三倍!而且良品率不高,全贴合技术目前还不成熟。”
陈贵良叹息:“唉,还是老老实实做基础研发吧。这种邪路终究不靠谱。”
陈贵良以为自己是穿越者,见惯了后世的手机,所以轻轻松松就能“设计”出惊艳作品。
但以前的人是傻逼吗?人家为啥不那样设计?
技术限制啊!
包括手机的外框,陈贵良想要拥有金属质感。但目前只能用塑料外框,因为金属外框严重影响信号。
鸿蒙手机接下来的研发,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搞定金属外框技术。
明年苹果就会推出金属外框(iPhone4),准备充足但依旧搞出了“天线门”。因为技术还不成熟。
当时用户握着手机,在比较偏僻的地方,甚至无法正常接收信号。
有用户给乔布斯写投诉信,乔布斯回邮件时建议道:你最好换一种方式来拿手机……
像不像张小泉建议用户别拿切菜刀拍蒜?
诺基亚当时的反应,也跟十八子差不多。
诺基亚在其官方账号里,展示了4种常用的握手机方式,并表示诺基亚无论怎么握都能打电话。
苹果后续的解决方案更妙,他们火速更新系统,修正“信号显示错误”。
不管你的手机有没有信号,只要苹果显示有信号,那就肯定是有信号。如果你还是无法打电话,说明你那个地方本来信号就弱。
发现舆论越闹越大,苹果终于被迫宣布:30天内购机者可全额退款。
“你觉得鸿蒙手机多久能销量破10万?”周广平有些患得患失。
他以前是给人打工,现在却是有股份的。
陈贵良说道:“如果魅族M8不是缺货,魅族手机早就破10万了。我们的手机性能不比魅族差,外观设计还更好看,而且应用也更多。我估计两三个月就能销量破10万。”
“两三个月……那也很厉害了。线上真有那么好卖?”周广平还是怀疑陈贵良的销售策略。
主要是没人这么玩,就连魅族M8,都是以线下门店销售为主。
陈贵良说:“网购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你看着吧,网络销售的首日,就会有用户来下单疯抢。我甚至怀疑不需要两三个月。所以我们得提前备货,给元器件供应商多下一点订单。”
魅族手机此时终于走上正轨,三星在经济危机期间,反周期扩大芯片产能,终于让魅族看到足够货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