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一人之下的儒修 > 第十八章 悟道

第十八章 悟道

第十八章 悟道 (第2/2页)

庄子也在《齐物论》里说: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说了一堆寓言小故事,说“万世之后”才有人能理解他,但也像清晨跟黄昏一样转瞬即逝。
  
  《易经》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真正想阐述的思想,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只能靠自己去悟!
  
  庄子也说了,有问道而应者,不知道也。
  
  道无问,问无应,只能靠自己悟。
  
  儒家好一些,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但无论如何,形而上的道,是无法用语言文字去描述的,只能靠自己悟!
  
  傅源就是想要抓到那一点灵光,悟透自己的道理!
  
  ……
  
  傅源盘膝坐在刘老头的墓碑前,一坐就是一天一夜,再加上前面三天没睡,此时的精神真的快要到达极限了。
  
  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便是在极端困苦,又极为宁静的环境中得道成圣的。
  
  浑浑噩噩间,陡然一点灵光乍现。
  
  傅源豁然睁开眼睛,脱口道:“《心学》!”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之体,是本性。
  
  由本性认知到悲伤,然后意动,才有了悲伤情绪的诞生!
  
  本性的认知是“知”,意动是“行”,如好好色,恶恶臭,亦是本性认知到“好色”,“恶臭”,才有了意动的“好好色”,“恶恶臭”!
  
  这才是知行合一!
  
  儒家的“守中”,守得应该是“无善无恶”的心之体,本性,“节制”的也不是情绪,而是“有善有恶”的意动!
  
  傅源真正应该做的是格心,格物即格心,深究自己的内心,直达心之体,本性!
  
  守住了心之体,便能节制意之动,节制了意之动,才能有选择的付诸行动!
  
  就好像傅源守住了“心之体”,心之体认知到“悲伤”,意之动才有了“悲伤”的情绪诞生,节制了“意”,才能让悲伤这种情绪有度,不至于太过,悲大伤身。
  
  想明白这一点,傅源开始重新反思过往,不仅是前世,还包括了这一世。
  
  一直梗在胸口的那团期,开始沸腾,勃发……
  
  眼耳鼻舌身意,所有感知到的外界的一切,都源自自身的“意动”,发自心之本体。
  
  那这天地间的一切,岂有心外之物,岂有心外之理?
  
  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
  
  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
  
  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
  
  凡知觉处便是心!
  
  一悟本体,即见功夫,物我内外,一齐尽透。
  
  傅源知觉心头一切尘埃尽去,灵台清明,心中再无挂虑,身心通透,脱口道:“为天地立心,立得是我这颗本体之心!
  
  我心即天地,我理即天理……天地尽在我心!”
  
  体内浩然正气勃发,直冲云霄,充斥天地间。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此刻,傅源清清楚楚的感知到了,那由自己体内勃发,充斥于苍冥的浩然正气。
  
  从六岁开始,以前世五十年阅历为资粮,傅源养气十年,终于在今天,感知到了体内那股炁!
  
  这股炁,不再是虚无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体内,散发至天地间。
  
  有了实实在在的炁,傅源便相信了炁的存在,信则有,炁便真的存在了。
  
  扭头冲向二楼,傅源开口道:“出来吧,你不会一直躲在里面吧?”
  
  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从二层阳台探出半张脸,表情慌张,脱口道:“你爷爷奶奶的事真是意外,没人动手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