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以身入局,殿试面圣
第852章 以身入局,殿试面圣 (第1/2页)然而,暗杀五位功侯?
在长安城内?在淮阴侯府邸之内?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先不说他们本身武艺高强,护卫森严,单是同时死去五位功侯所引起的震动,就足以让整个长安掘地三尺。
他阿提拉就算有通天之能,也必然暴露无遗。
冷汗再次浸湿了他的内衫。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无解的困局。
杀人灭口,风险太大,近乎自取灭亡;放任不管,则如同头顶悬着利剑,不知何时落下。
就在这极度的焦虑和无力感中,一个极其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照亮了他的思绪——既然无法从外部消除威胁,那么,何不进入内部,获得足以抵消,甚至压制这威胁的地位和权力?
接近权力的核心,接近那个唯一可能不在意功侯们告发,或者有能力让功侯们不敢告发的人——皇帝刘盈!
成为刘盈的近臣!
这个想法让他自己都感到一阵战栗。这是何等冒险的行为?简直是羊入虎口!
但反过来想,最危险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只要取得了刘盈的信任,谁还敢轻易动他?
王陵等人即便告发,在皇帝已经信任他的情况下,他们的言论反而可能被视为构陷和排挤。
而且,近距离接触刘盈,更能洞悉汉朝的真正虚实和未来动向,这比他以一个胡人的身份在外围打探,要强上千百倍!
“必须这么做!”
阿提拉下定了决心,眼神重新变得锐利和坚定。
这是一步险棋,但也是目前唯一可能破局的棋。他需要一个新的身份,一个能够合理、迅速接近皇帝的身份。
恰好,汉朝正要举办今年的科举考试。
这是刘盈力排众议推行的新政,旨在打破世袭和军功垄断,选拔“通晓实务、明达时务”的人才。
对于博览群书,搜集、翻译了大量中原典籍、智慧超群的阿提拉而言,这无疑是天赐良机。
——
接下来的日子,阿提拉以“穆沙”之名,投入了紧张的备考。
他本就天资聪颖,加之有备而来,对于儒家经典、史书记载乃至律法条文,都有相当的涉猎。
更重要的是,他敏锐地察觉到刘盈的偏好——这位年轻的皇帝,似乎对传统的繁文缛节兴趣不大,反而极其看重那些能应用于国计民生的“实学”,尤其是他带来的那些被称为“现代科学”的知识。
阿提拉虽然对所谓“物理”、“化学”的原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他凭借强大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将刘盈曾经透露过,以及他观察汉朝社会后总结出的一些“实用技巧”——比如更高效的记账方法、初步的几何测量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甚至是一些粗浅的杠杆和滑轮原理在军事上的设想——加以整理、润色,形成了一套看似自成体系的“格物致用”之说。
在科举考场上,他引经据典而不拘泥,论述时务则切中要害,提出的某些观点,如改进驿站传递效率、优化边郡屯田之法等,虽细节处略显粗疏,但思路之新颖,视角之独特,令主考官们也为之侧目。
最终放榜,“穆沙”之名,赫然位列三甲,这甚至还是他刻意藏拙的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