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民心可用,舆论东风
第818章 民心可用,舆论东风 (第2/2页)刘盈颔首,他正需要这股“民意”的东风,来彻底吹散朝堂之上最后一丝反对的阴霾。
刘盈当即下令道:“将达赫等人获救经历、夷洲惨状,连同此项血书之摹本,由官府出面,在长安及各州郡重要城邑,张榜公布,令说书人、乡间耆老广为宣讲!”
“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东海之外,有我华夏苗裔正在遭受何等苦难!要让所有人都想起,当年倭寇蹂躏东南沿海时,那血与火的仇恨!”
旨意一下,帝国高效的宣传机器迅速开动。
很快,“夷洲血书”的故事如同野火般传遍大江南北。
茶馆酒肆,说书人声情并茂地讲述着达赫的逃亡与汉军的搭救;乡间村头,官吏和长者向聚集的百姓展示着血书的摹本,描述着夷洲的人间惨剧。
“想不到海外还有我等同源之胞泽!”
“倭寇!又是倭寇!当年他们杀我乡亲,抢我财物,此仇不共戴天!”
“陛下仁德,派兵救了那些土人,如今更要为他们主持公道,这才是天朝气度!”
“打!必须打!不能让村野治保那魔头继续逍遥!”
民间的情绪被迅速点燃,对夷洲土人的同情与对倭寇的历史仇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主战舆论浪潮。
百姓们纷纷称颂皇帝仁德,支持朝廷出兵,荡平夷洲,解救苍生。
——
见时机已然成熟,刘盈再次于未央宫宣室殿召集群臣,商议出兵夷洲之事。
与上一次的激烈反对截然不同,这一次,朝堂之上的气氛已然逆转。
刘盈甚至没有首先开口,他只是命内侍将几份民间自发上书、请求出兵夷洲的“万民书”,以及那幅血书的原迹,传示众臣。
看着那斑驳的血迹,听着民间沸腾的呼声,之前那些坚持“无利不往”的官员们,纷纷低下了头。
他们可以罔顾海外“蛮夷”的生死,却无法忽视国内汹涌的民意,更无法承担“阻碍仁义之师”的骂名。
刘盈环视群臣,声音平静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语气。
“诸卿,民意不可违,天理不可逆。夷洲胞泽泣血求援,天下百姓同仇敌忾。村野治保倒行逆施,天人共愤。朕意已决,即日起,集结水陆精锐,筹备粮草军械,克日发兵,远征夷洲,诛杀国贼,拯黎民于水火,扬天威于海外!”
“陛下圣明!臣等谨遵圣谕!”
这一次,回应他的是山呼海啸般、再无一丝杂音的赞同。
吕后在长乐宫听闻此讯,只是淡淡一笑,对身边心腹道:“盈儿如今,已深谙御人之道,更懂得如何借势而为了。”
远征夷洲的计划,终于在这血与泪的控诉和沸腾的民意推动下,尘埃落定。
大汉帝国的战争机器,开始为这场跨越海峡、承载着道义与威严的战役,全力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