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雾里看花
第八十四章 雾里看花 (第2/2页)三人都洗浴完后,葛自澹说道:“今日的收获不小。虽有点小遗憾,但也不急于这一时,下午这会儿就休息吧。等晚饭罢了,去集市方向看看,明日专门再到集市去,顺带的也可以买些需要的东西。”二人都点头答应下来。
亨亚日洗浴完之后,不但感觉身上洁净了不少,就是精神也感觉洗出新意来了,当下也不急于就去看书,拿出笔记就开始记了起来。葛自澹和谢明宇依然如故,打坐的打坐,辗转反复的继续辗转反复。
亨亚日酣畅淋漓的把日志写完,除了记下参访钢厂未能成行的遗憾,还有门卫无意中介绍的工厂运行的管理办法中像是有专门的停机检修这种,也引起了他的注意,以及学校组织这种参访应该是加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扬起勤学奋进风帆的好办法,这种劝学方式也刷新了亨亚日的认识;在田中村长家里更是记录的重点,既包括那尘封的历史,又包含新式生产所带来的意外,以及这意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等等,这都不是简单想想就能想清的问题,以亨亚日的年龄、阅历,也只能做一部分的记录,以及最浅显的和最初步的认识。写完之后,剩下的最大问题就是那个蠢字又萦绕心头,然而还是没什么头绪,后来一看也想不出个什么所以然出来,就索性放下。在案头,亨亚日发现先生要老板娘备的三年级教材已经备好,已经放在了自己的书案上。对着书包里的通识书和史书,亨亚日稍稍迟疑一下,并没有选读书包里的书本,索性拿起新得的和那国学校教科书看了起来,两下对比,也算别有收获。
今日遇到了一段被尘封的历史,倒是有些勾起亨亚日想跨越一段历史,专门挑出大明中后期和那寇那一段来读的,只是理智阻止了他。在这里读史书的话,被外人看见所读之书全篇是满满的国文字,是不大好的,另外史书的装帧方式和和那式书页装订也正好相反,而那通识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只一个和那人学习其它国家的语言,是说得过去的,还可以顺便提高一下规格,只是寻常人家哪有资格在很小的时候就去学国外的语言?这是为了将来,有目的的去学才有的现象,只在这里没的惹人在意,也算不得什么好事。唯有读这教科书正当本分,正当其时。那倒不是葛自澹刻意要求他这么去做的,只是亨亚日自己想的,他原本的打算是白日里,如果会有外人无意中闯入的话,万一会看到他所读之书的时候,亨亚日就读那通识本,其余的闲暇时间都是用来读史的,这下教科书却像及时雨,解决了些许麻烦,本来他对那教科书也是有些好奇的。这些小事搁葛自澹眼中自然就不算什么事的,我是其它国人也好,和那国人也罢,我所做之事都是堂堂正正之事,并没有不可告人之处。只是他对亨亚日的这些小心思也无所谓,或者小心一些也是好事,养成小心、谨慎的基本素质也是他将要开展的后续引导方向之一。谨慎、细致而缜密,都说诸葛一生唯谨慎,这可是个好东西,对自身也都是有益的。
晚餐过后,三人照例出来散散步,在临出门前,葛自澹特意向老板娘请教了集市的准确位置。集市是在港口、码头那一侧,市区却在港口的西南向,三人逆着落日沿着大街往东北向走,这条路他们下船时是走过的,此刻也算得上是轻车熟路。落日余韵下,落下长长的影子走在行人的前方,大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不过也都是来去匆匆的,像他们三个这样表现出这么悠闲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人们一个个都似是被人用鞭子抽打追赶着似的,心里只有一个目标,且直奔目标而去,剩下的似都不在他们关心的范畴内。
越临近集市,似乎来往的人就越少,等他们到了临近集市的时候,就只剩他们三人的身影。在他们进了专门的集市后,在那偌大的现场只余寥寥几人。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固设摊位几乎延绵了里余,中间有几个人在清理现场的卫生环境,一旁还有一位在那里指指点点的说话,要清扫之人务必把周围的环境清理好,垃圾要丢到下风的远处看不到的地方等等的注意事项。直到见到居然有三人在此时来到这地方时,现场的几人都感到有些奇怪,不过手头有事的并没有停下手,且忙着自己的事情。而那早先出言吆喝的人行近到三人近前,客客气气的低声问道:“几位先生不是本地人吧?”
葛自澹答话道:“前日从茗都过来的,到这边有些事情要办,另外想置办些物事,只看来不凑巧的很。”
那人说道:“是啊,我们这里和茗都应该是不一样的。我们这集市也并不是全天的,渔获区上午早早就结束了,水果蔬菜的一般也只营业到中午,粮油百货杂物倒是时间长一些,不过下午四时以前也会收摊回家,不然就会误了时候,有些麻烦。”
“哦,原来是这样,我们初来乍到的,也不知道具体情况,只知道这里的货色还算齐全,就想着过来看看的。”
“哦,那你们要是有空的话,明天上午早些过来。要是八时之前能过来的话,渔获都还有一些,其它的也都开张了的,你们到时再来的话,一准能寻到称心的东西的。”
“谢谢你,承蒙吉言,我们明日会早些过来的。只你们这里的生意好吗?大宗的好不好做?”
“啊?你们这也不像是这行的人啊?不过也无所谓了。我们这里的生意都很好,大宗的你看具体是什么了。你要是粮食、油、盐、煤炭、渔获等等这些,甚至烟草,市场里还有人凑合能做一做,不过量都不会多大,毕竟我们江门町并不算大,购销的能力和潜力就摆在那里;要是租码头、租库房暂存周转的话,就另说。棉花、石油、橡胶、矿石等等这些,那就别想了,政府管的严的很,犯禁之事不能干,不值当啊。”
“呵呵,我也就是问问。最后再问一个,市场里面的物价怎么样,日常生活的用度会不会不好应付?”
“具体的东西得具体说。我也不知道外面的行情怎么样,就是本地产的东西普遍来说价钱上都不高,舶来品要贵的多,另外就是那些机器设备上的东西很贵。至于家里用的小东西、生活必需品,也就那样,大家也都消费得起,只是没那么宽裕,有得用的,大家都不会换,当然也有不少人家会置办新物件去家用,一户户的都勉强度日吧。最近这些年好一些,人们手头宽裕很多,置办的物事也多起来了,市场上货色品种也多了很多的,这要在以往那些年,是想都不敢想的。”
“如此就多谢你了,我们明天再过来。”
“欢迎随时过来。”那人很热忱的招呼着。
三人与和那市场管理人模样的家伙告辞后,就折返往旅店而去。这一回的目的也算基本达成了,找到了目的地,又从市场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了一回市场和市民生活。明天再看看摊主,看看顾客,看看普通的市民生活,自己再做一回顾客后,再看看,或许暂留江门町的目的就已经达成了的。
三人折返的时候,太阳已经落下,只是天空还泛着红,四处视物无碍,天还没有暗下来。当他们走到大街上时,天色算是彻底暗了下来,然而街上的路灯续接上了光明,照着几人回旅店的路。亨亚日也是感慨,说道:“想不到江门町这不算大的地方,沿街居然都已经用起了电灯,只这一点,比不少的地方还是要强上许多的。而这路灯就像是给人白用的一样,人们自己不用出钱,却又能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城市里也能更好的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