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2章:先礼后兵,和解为上,但绝不放弃使用暴力
第0142章:先礼后兵,和解为上,但绝不放弃使用暴力 (第2/2页)当下的朝堂,有七成以上的京师官员都认为,张居正之后的首辅,定是张四维。
故而,很多官员为了前途,都不愿得罪张四维。
……
此奏疏的内容很快就传到了民间街头。
书生士子们对海瑞是崇拜的,是几乎盲目崇拜的,对海瑞这样一份足以能惩罚上百名官员奏疏更是兴奋不已。
在他们没看到《官商蠹国疏》之前。
以为山西官商勾结的情况最坏也就是《晋省官商失序疏》里面所撰写的那个模样了。
几乎一夜之间。
海瑞这篇奏疏便成了诸多书生士子背诵的范本。
每一名读书人都希望入仕后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一纸之言,打落百官。
……
翌日,天刚蒙蒙亮。
张四维的请辞奏疏便呈递到了小万历面前。
张四维称自己管教督导族中子弟不严,使得家族中出了坏人、败类,害群之马。
其有罪,愿请辞谢罪。
另外恳请朝廷重惩触犯法令的族内官员或商人。
他看似在认罪。
其实句句都是在言别人之罪,而对自己进行推脱。
这一刻。
他手里还放有一份情绪更加激烈、态度更加诚恳、篇幅也更长的请辞奏疏。
他准备待刚刚呈递的那份奏疏被小万历退回后,再呈递这份请辞奏疏。
依照常例。
他请辞两次若皇帝还不准,便可正常处理公事了。
如此做,才不会令科道言官钻了空子,而他也能洗脱自己的嫌疑与罪行。
……
午后。
张四维刚午睡醒来,便看到吕调阳站在他的面前。
“吕阁老!”张四维连忙起身拱手。
面对内阁次辅,他还是要甚是恭敬的,更何况吕调阳的资格要比他老许多。
吕调阳微笑着将张四维清晨呈递的请辞奏疏放到他的面前。
“凤磐,无须再撰写请辞奏疏,陛下已答应了!”
“答……答应了?”
张四维面带不解,打开奏疏一看,发现上面用朱笔批阅的文字是:因山西官商失序之事,即日起,内阁阁臣张四维暂停阁臣之职,于家中暂歇,须随宣随到。”
张四维有些懵。
这和他计划中的完全不一样。
这样的奏疏,怎能答应呢?
小万历这样做,显然是不信任他的表现,甚至此举对一位阁臣而言,几乎算作一种污辱。
前年,弹劾张居正的奏疏都将御案堆满,外加张居正多次请辞,态度极其坚定,小万历都没有让其停职。
去年,吕调阳因年迈不断呈递致仕奏疏,小万历不但不准,而且还不断奖赏他。
一时传为朝廷佳话。
而他张四维,作为一名阁臣,刚刚呈递第一份请辞奏疏,没想到就被停职了。
这说明:内阁有他没他,并无太大区别。
“吕阁老,这……这……陛下如此做,是不是……是不是被某个小人挑唆了?内阁那么多事情,我若停职,谁去做呀?”
“凤磐,莫想太多,内阁有张阁老与我呢,你回家歇息数日,没准儿很快就回来了!”
说罢,吕调阳便离开了。
“没准儿”这三个字,让他有一种可能回不来的感觉。
张四维望着值房外灿烂的春阳,微微撇嘴。
被停职,意味着接下来的日子,他将看不到朝堂的奏疏,将难以预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况。
这种未知感,让他心中有些发慌。
内阁的大门,一旦被挤出来,再进去就困难了。
……
不多时。
张四维停职归家的消息便传到了各个衙门官员的耳中。
张四维的人缘还算不错。
许多官员纷纷上奏,称张家对边境互市有功,张四维对朝政有功,在没有调查出具体情况下,朝廷不应该对一位阁臣停职。
当然,也有官员觉得,这就是朝廷走的一个过场。
海瑞的奏疏,杀伤力不足,根本不会对张四维与王崇古产生严重的影响。
朝廷需要张四维与王崇古,山西需要张、王两大家族,一旦这两个家族出现问题,那山西就出现大问题了。
这几日,官员们上奏。
有求情的,有弹劾的,有揭发举报的。
但却没有一个人上奏称:朝廷应严禁官员家族经商。
之所以没有提出这一点,乃是因大明官员家族,经商者甚多。
若言禁止,在大家眼里,实乃因噎废食的建议,根本无人愿去遵循。
……
接下来的几日。
京师内讨论的都是海瑞的奏疏,与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近些年来的功过是非。
而此刻。
张居正与吏部尚书张瀚正商讨着山西诸多地方官员的最佳人选。
若山西发生内乱,发生暴动,及时更换地方官乃是减少内乱的最好方式。
必须提前布局。
近几日。
张四维总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但又不知到底是哪里不对劲,他只能等待着,等待着朝廷给他一个说法。
……
四月初三。
身在山西太原镇的山西总督王崇古收到朝廷召令,令其迅速赴京,廷议边策,召对咨询。
王崇古面带不解。
一般情况下,朝廷讨论边策都是在年底,而这次改到四月份,几乎没有这样的先例。
他虽然奇怪,但亦不敢有所延误,当日便开始返京。
此刻的他。
已读过海瑞的那篇《晋省官商失序疏》,预计会有三十多名王家人受到重惩。
但他并不觉得朝廷会对他发难。
当下的王崇古,有一种自信。
这种自信建立在他戍边三十余年的成功经验之上。
他笃定,山西离不开他,山西百姓离不开他,朝廷也不敢让山西离开他。
与此同时。
小万历派过去的厂卫已找到海瑞,然后直接就奔向王崇古家族与张四维家族的大本营,蒲州。
如今,王崇古在赴京的路上,张四维停职在家,根本无暇顾忌山西。
海瑞有足够的时间与人力,将未曾查清的事情再彻查一遍,将更多“上蠹国帑,下剥民膏”的官员或商人揪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