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天子宁有种 > 第一百六十七章 西北折家

第一百六十七章 西北折家

第一百六十七章 西北折家 (第1/2页)

皇城里宣徽院的衙署内,青砖墁地的厅堂透着几分肃穆。夕阳透过雕花窗棂,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李奕跨进门槛时,靴底带起的微尘在光柱中浮动,往来的书吏见他进来,纷纷躬身行礼。
  
  等迈步入了官房,只见向训正俯身整理案上的公文,一旁的王朴则执笔在奏章上疾书。
  
  两人闻声抬头,向训开口招呼了一声,王朴则是微微颔首示意,手中毛笔却未停歇,低头继续攥写奏章。
  
  李奕并没见到韩通的身影,随口问道:“韩都虞候还没到吗?”
  
  向训将整理好的文书放置一边,揉了揉发酸的手腕,轻笑道:“韩都虞候今早带人去郑州西边的虎牢关勘察去了。”
  
  李奕却不知道有这一茬,难怪下午巡视工地时,从头到尾也没见着韩通。
  
  他疑惑道:“韩都虞候去虎牢关作甚?难道有什么紧要军情?”
  
  “那倒不是。”向训摇头道,“韩都虞候说开封附近的土质松散,垒筑的城墙用手一抓都是碎土渣子,不太适合夯土筑城。他听闻虎牢关周边土质绵密坚硬,所以便亲自去那里看看,能否运土过来修筑大梁城。”
  
  李奕闻言不免咋舌,忍不住说道:“虎牢关距开封足有一两百里地,从那里运土过来岂不是耗费巨大?”
  
  王朴这时才搁下毛笔,落在砚台边沿轻轻一磕,顿时发出清脆的声响。
  
  只听他接话道:“韩都虞候此举倒也不是没有先例……昔年宇文恺筑大兴城时,便是特意从终南山运土。”
  
  顿了一下,王朴又道:“扩建大梁城不容疏忽,绝不能出什么差错,韩都虞候谨慎些也是应该。”
  
  李奕本就只是感慨一句,听到王朴都这么说了,他自然没有好反驳的。
  
  不过他心里却回想起韩通近几年来的履历——
  
  后周广顺初年,太祖郭威亲征兖州时,任命韩通为在京右厢都巡检。
  
  适逢黄河泛滥,掩灌河阴之地,韩通奉命率兵卒疏通汴河口,接着主持修筑了河阴城,不久便迁为保义军节度使。
  
  后来世宗柴荣即位,北汉主刘崇勾结契丹进犯,柴荣派遣韩通协助王彦超从晋州东出,邀击北汉、契丹联军。
  
  周军在高平大败北汉军队后,柴荣任命他为太原北面行营部署,负责挖掘地道攻打晋阳城。
  
  班师后,韩通便移镇曹州,加官检校太保。
  
  此时柴荣认为深、冀两州间横亘数百里的胡卢河堤堰不够高陡,难以阻挡契丹骑兵的长驱直入,命令韩通与王彦超率兵卒丁夫浚治。
  
  韩通一面主持工程,一面应付契丹的侵扰,圆满地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又在李晏口为静安军修筑了城堡。
  
  为了加强北部疆域的边防,韩通又先后奉命修筑了柬鹿、鼓城、祁州、博野,安平、武强等地城墙。
  
  再加上这次世宗柴荣让其总领东京大梁城的扩建工程。
  
  这么一算,自从太祖郭威登基称帝以来,韩通在军功上没有太亮眼的表现,反倒是一心扑在了工程建设上面,而且成果显著。
  
  李奕心里顿时一阵寻思:难道韩通这家伙真是天生干工程的料?
  
  没等他再多想,向训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想来我派去传信的人已经告知李都使,关于邢州奏报河东刘崇身死的消息。”
  
  李奕闻言点了点头,沉吟道:“不知这消息是否属实?”
  
  “十之八九是真的……”向训将一份奏报递给李奕,继续道:“据说刘崇在上月底就已经崩逝,只不过晋阳那边把事情藏的很紧,直到最近几日才在太原周边流传开来。”
  
  “邢州方面还特意派人到晋阳打探,种种印证之下,刘崇身死的消息应当不假。”
  
  李奕伸手接过奏报,展开后仔细浏览起来。
  
  其中提到了晋阳城守军调动频繁,各处城门也加强了人手戒备,同时严格管控商旅百姓进出……至少说明北汉国内确实发生了不小的变故。
  
  向训道:“伪汉主刘崇身死,朝堂内外定人心惶惶,不管是由谁来即位,首要便是稳固人心为主。如此一来,自然没有心思再来侵扰我朝边境。”
  
  “至于北边的契丹……”王朴把墨迹未干的奏章挪到一边,随即接过话茬道,“自耶律述律篡位以来,草原各部便叛乱不断。月初镇州传报,乌古、小黄室韦两部有人作乱,契丹暂时应当不会主动招惹我朝。”
  
  李奕微微点头道:“西边蜀国和党项诸部有王老节帅坐镇防备,如今北边又暂时无力南侵,朝廷倒是可以全力应对江南的战事。”
  
  “话虽如此,但对北边的防备亦不能松懈……”王朴轻飘飘的回了一句。
  
  李奕自然表示赞同,等他坐下之后,向训又说起了另一件事。
  
  “今年中,驻镇邠州的折节帅上表朝廷,言其年老体弱已不堪重任,请辞静难军节度的差事,想要来东京养老,陛下特许了他的请求。”
  
  “不过今日从洛阳发来奏报,说是折节帅途径陕州时染病,抵达洛阳后病情加重,到了不能下床行走的程度,或许已经时日无多。”
  
  “而与奏报一齐送来的,还有折节帅的请罪上表,言其不能来东京觐见陛下,心甚抱憾……”
  
  听着向训的话,李奕顿时神色微动——这位静难军节度使折从阮的大名他可是如雷贯耳。
  
  戏曲杨家将中佘太君的原型便就是折从阮的长子折德扆之女。
  
  折家乃是出身于党项的世族,据说昌盛于云中之地,之后举家迁徙到府州,成为当地的土著强宗。
  
  自唐末以来便镇守西北,抵御党项、吐蕃,威名赫赫。
  
  折从阮更是其中翘楚,早年被李存勖起用为河东牙将,之后担任府州团练副使。等李存勖登基建立后唐,又升其为府州刺史。
  
  后晋开运元年,折从阮兼任朔州刺史、安北都护、振武军节度使、契丹西南面行营马步都虞侯。
  
  等到后汉初年,刘知远在府州设立永安军,任命折从阮为永安军节度使、兼府州、胜州等地观察处置使,并特赐功臣名号。
  
  折从阮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四朝,始终屹立不倒,深受皇恩。
  
  不过李奕对折家的印象更多是来自于后世的史料记载……威镇西北二百余年的折家军,从唐末五代至北宋时期,便一直镇守西北边境的门户。
  
  在北宋重文抑武、防备武将的背景下,却准其父子兄弟相传,袭其世次,可见折氏的重要性。
  
  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北宋鞭长莫及,难以对西北党项各部产生有效节制,只能依靠折家在当地的声望代行管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