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破坏威慑
第660章 破坏威慑 (第2/2页)这样一来,张鲁不仅要背负袭杀上司张修的不道德指责,还要承担临阵反戈、害友军主力全军覆灭的恶名。
名声不道德、恶迹满满也就算了,偏偏缺乏威慑力,这就很致命了。
张鲁神情忧虑,他太了解刘璋这个人。
如果汉中兵能历经大战,有一番战果,能表现出战争的适应性,与狂热好战的凶残一面,那么刘璋以及益州州部的长吏们,自然不敢轻易加害汉中兵中高级军吏的家眷。
这一点很重要,只有打出威慑力与拉拢价值,才能迫使刘璋与他们主动交流,在谈判中解决人质问题。
张鲁刚刚一个人生闷气时,想到的是自己与赵基的中军兵力差距……这种事情悄悄想一下就行了,现在就是给他把麾下汉中兵变成三倍或五倍,他也不敢轻易与赵基交战。
阎圃开启、引动话题后,张鲁也就恢复客观思维,立刻就认识到了现在最大的短板,那就是缺乏令刘璋忌惮的破坏力。
战争破坏力不是看你嗓门大不大,也不看你说话狠不狠,看的是你的用兵能力。
能用兵,自然能把乌合之众练成精锐之师。
张鲁表达完忧虑之后,张卫才发现自己思虑短浅……他就始终没意识到目前的汉中兵缺乏对外的威慑力,也缺乏对成都方面的威慑力。
张卫带着五百人矫令拿下了张津,也以几乎欺诈、偷袭的方式拿下了上邽。
他自以为自己表现的十分凶猛凌厉,可这点事情无法增加汉中兵整体的威慑力。
只有参加大战,打出战果,才能享有威慑力。
张卫略思索,就说:“何不向赵太师如实陈情表达难处?我观太师虽年轻,却是英明仁德之主。兄长陈述难处,太师岂会置而不理?”
张鲁没有评价,只是去看端杯浅嗅的阎圃:“先生怎么看?”
阎圃双手端着酒碗放下,略思索才说:“太师不纳我军人质,可谓仁德。我军若朝秦暮楚与太师敌对,则受内外声讨,实难成军,天下广大再无立锥之地。以仆之见,师君当强情固请以献人质,再请太师遣良将为汉中督军、监护。如此,师君可携赵太师之威,迫使刘季玉不敢加害我军家眷。”
必要的时候,这位来自赵太师麾下的督军或监军、护军什么的,也是可以礼送出境的。
此刻夹在赵基、刘璋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赎回人质,然后赶在刘璋反应过来之前强夺汉中,然后掌握汉中,观形势变化而后动。
就算立不下什么卓著的功勋,也能以汉中为筹码,混个公侯之位。
为了从刘璋手里赎回人质,暂时驱逐赵基派遣的督军或监护,这也是可以说过去的。
阎圃描述了另一种操作的方案和路线,张卫听着连连点头,他不在乎什么割据汉中,他只想救回家人,这也是军中许多核心军吏、五斗米道骨干的迫切需求。
张鲁那种焦虑也很快消散,说到底他的焦虑来自无法稳定赎回人质带来的道德、感情方面的负罪感,也来自于赵基的不要人质。
其实只要赵基这里拿了人质,张鲁自己也就心里踏实了。
拿了人质,自己再跳反,道德压力没有那么大,大家都是按规矩办事。
可赵基不要人质还以诚相待,自己再一门心思的跳反,这真会导致五斗米道的分裂与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