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484章 蓄势待发

第484章 蓄势待发

第484章 蓄势待发 (第2/2页)

很快,陈文骅拿到一沓黄色的便利贴,他撕掉第一章,再快速粘上前。
  
  “绝对可以反复利用!仅这个胶水,我们就研发和实验了一年时间。”
  
  陈文骅点点头,说道:“胶水是关键的东西。”
  
  随后,他拿出口袋的一支笔,在上面写着:“10亿美金的市场”,然后找了一本书,将标签贴在上面。
  
  沃伦等人被吓一跳,被这个‘10亿美金’的市场。
  
  稍后,沃伦试探性的问道:“接下来,是不是该讲产品推入市场,专利我们已经拿到手了!”
  
  陈文骅满意的说道:“接下来,你们生产一批,然后邮寄给纽约各个公司的秘书处,供他们免费使用。同时,也该进行贷款,扩大生产的规模。”
  
  “免费使用?”沃伦眼前一亮,随即说道:“是啦,秘书是最需要便利贴的人,她们是最好的宣传使者。”
  
  陈文骅自信的说道:“不,秘书只是其中之一,不管是学生,还是喜欢阅读的人,亦或者写字楼的白领,或者那些高高在上的大BOSS。他们,都是我们的客户。这个便利贴,将诞生一个庞大的市场,我已经让公司的法务部、财务部等,加强对这个产品的强力支持。”
  
  “是,布鲁斯先生!”
  
  陈文骅一直使用英文名,只有在家人和华人面前用中文名,这也是父亲的意思——融入当地,不需要做表里不如一的人。
  
  11月初,报纸上首先传出李福兆、王启铭等人已根据《公司法》在1969年10月31日向政府登记,创办另一家全新的交易所——远东证券交易所。
  
  消息使社会大为震动,而股票经纪们更大为紧张,担心新交易所会影响他们的生意。
  
  消息传出后,行动迅速的记者马上向传闻中的主角李福兆求证。
  
  李氏如此说:“香港上市公司的数目,一直都维持在68家左右,但工厂的数目已由1947年的3000家上升至1969年的15300家,至于进出口金额更由1947年的125600万元攀升至1968年的1042800万元……上市公司的数目,明显不能反映香港经济整体力量的增长。
  
  李福兆虽然没有直接回应记者的提问,但他所列举的数据,却十分清楚地说明了当时股票市场未能配合社会和经济发展步伐的事实。也即是说,成立新交易所不但是大势所趋,也是经济及社会实质需求强大的一种表现。
  
  针对远东证券交易所的筹划,《南华早报》访问了一些经纪及商人,了解他们对新交易所的看法。从报纸报道上看,大部分受访者的态度都颇为保守。
  
  有不愿透露身份的受访者指出,股票市场充满变数,人们不应以当时股市蓬勃而贸然成立交易所,应该想到股市淡静时又如何维持的问题。
  
  有些则直截了当地指出当时社会没有成立新交易所的必要,又说如果新交易所没法吸引新的资金和新的投资者,只会给市场带来负面冲击。
  
  也有受访者质疑那些带头创立新交易所人士的动机,认为他们只是为着个人利益,没有考虑社会实际情况。
  
  花园道1号,平安银行大厦。
  
  陈光良看着报纸上纷纷扬扬的新闻,嘴角露出笑容。关于成立新的证券交易会,他自然是持欢迎的态度,毕竟在股市里捞钱,也是他的手段。
  
  他并不是擅长炒股,而是知道历史大势吧!
  
  所谓大势,自然不是轻易被人改变的。
  
  例如香港前世七十年代初期的牛市和股灾,都属于大势。牛市因为证券交易所的纷纷成立,以及香港经济的突飞猛进,还有东南亚资本因为今年‘东南亚五月事件’纷纷来港发展等等;而暴跌,那纯粹就是炒高股票后,过度投机而导致的暴跌,和那个假股票关系不是特别大,假股票肯定只是导火索而已。
  
  “爸,这是你要的平安投资的投资详细情况!”
  
  27岁的陈文胜,走进父亲的办公室,递上厚厚的一沓资料。
  
  陈光良没有先去看资料,而是指着报纸上的新闻说道:“你怎么看这件事?”
  
  陈文胜看了看报纸上的‘远东证券交易所’即将开业的新闻,当即说道:“我觉得是利大于弊。香港的经济发展迅速,而证券市场发展落后,有新的交易所出现,会是一件促进证券市场发展及改革的好事情。当然,也有弊端,就是两家证券交易所的管理及被监管,可能出现一些问题;而且,远东证券交易所可以成立,那么别的证券交易所是不是也能成立.”
  
  毕竟是喝过洋墨水的,且出身大家族。
  
  陈光良笑着说道:“嗯,你能独立思考,我很高兴。当然至于你所担心的事情,那不过是交学费而已。而我们平安银行投资证券,一定是要秉持价值投资,长期看好香港发展等主要思虑。”
  
  “好的,我明白了。对了爸,我准备去远东证券交易所,为我们拿下一个经纪席位。”
  
  “可以”
  
  待陈文胜离开后,陈光良看着手中的厚厚的资料。
  
  平安投资,是平安金融集团的‘投资银行业务’,其业务包括证券投资及经纪、地产信托、海外投资、金融服务等等。
  
  在投资领域,其中很重要就是投资了香港三十多家上市企业的5~10%股权,都是价值投资理念;与此同时,地产信托也有一些工厂大厦及写字楼,但规模已经不算大,被兄弟公司给拿走不少。
  
  海外投资上,美国股市已经平仓,实际上也并不多;日本、英国股市等,也有一些投资;整体规模不大,只是那么个意义。
  
  此时的平安金融集团,商业银行业务已经交给职业经理人,陈光良并不会太干预。哪怕是长实集团和环球集团的贷款业务,也要有严格的抵押物才行,当然这两家企业本身就是优质企业。
  
  大概看完资料,陈光良已经为平安投资制定了一些策略,例如要加强明年的美股抄底投资,毕竟香港太小了,海外投资比例要加强等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