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宋使论汉
第571章:宋使论汉 (第1/2页)延光二年,
宋国成功击败了罗马,收复了陇西诸地。
虽然碍于水师力量不足,收复玉壁城的谋划失败,
但总体来说,已经将西秦炸开后的一地碎片,收了十之八九,只剩泰西洲的北地郡、戎洲的犁轩郡,以及隔着西海相对的北秦这几个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
不过没有关系,
毕竟这三块土地,也是西秦大力扩张后才得来的。
要论说法理正统,
那意味着嬴秦复兴,位于西海角落的雍州,还有诸夏君子自古以来的两河平原,才是西秦这庞大帝国的核心。
“只是不能地跨数洲,到底有些可惜。”
西秦的玄鸟对此一边高兴,一边又得陇望蜀起来,看着尼罗河冲刷出来的肥沃土地,十分心疼。
地中海的白鸽跑过来啄它的鸟毛,生气的骂道:
“有什么可惜的!”
“罗马也是‘秦’啊!”
“已经占了整个西海,还不满足吗?”
玄鸟反击回去,嘴里还嚷嚷着:
“‘秦’什么‘秦’,甘英喝高了说的混账话,哪能作数!”
“而且疆土这种东西,再大也不会满足的嘛!”
地跨诸多大洲,说出去也额外气派!
“哼!”
“反正罗马也有嬴秦血脉,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鸽子咕咕叫了两声,提醒玄鸟北秦王子的后代,如今也是罗马皇家的一份子。
这是甘英到访罗马后,称赞这个泰西大国,足以称之为“当世大秦”的原因——
这家伙第一次到达罗马时,
赵裕还没有建立宋国,西海各地,多有崩坏景象。
他只能从杞国乘船,过埃及,到泰西。
第二次到达罗马时,甘英得到赵裕的资助,横穿整个西海,得以目睹其中惨烈,自然对繁荣统一的罗马大加赞赏。
等甘英在宴会中见到那位非自愿入赘的北秦王子后,在酒意的催动下,忍不住说道:
“我听说中原以西有大国存在,叫做‘秦’。”
“现在西海的嬴秦已经结束,想来贵国便是这个‘秦’了吧?”
这话传到奥古斯都耳中,也让他露出笑容。
虽然他家里有嬴秦后裔,又被老秦人老早评价过“有类于我”,贵族之中学习诸夏文化的不少,还正在跟刘氏子建立起来的国家作战……
可谓集齐了被叫做“秦”的要素。
但罗马正鹰旗有着自己的骄傲,
他还是喜欢别人称呼自己正式的名字。
不过,
这并不妨碍鸽子飞到玄鸟面前,对之发出挑衅的咕咕声。
而当西方的黑白双煞,在罗马埃及行省的蓝天之上,展开激烈空战,几乎要将大道磨灭时,
真正负责管理这片土地的尼罗河大鳄鱼则是窝在湿润的河边泥泞之中,晒着暖暖的太阳,发出一身满足的叹息。
……
“阿嚏!”
洛阳,
正在招待宋使的甘英忽然打了个喷嚏,心中生出几分被人背后嘀咕的躁动感。
宋使见他疑神疑鬼的左右张望,便关切的问道:
“是路途劳累,以至于患病吗?”
甘英抚摸着自己花白的胡须,摇着头道:
“我往来东西多次,身体很是康健,寿元也必然悠远,不会突然生病。”
“可能是有人背后骂我吧。”
宋使跟着哈哈大笑起来,并没有回应甘英揶揄的话语。
二人品了品美酒,
然后甘英询问宋使:“我大汉较宋国如何?”
宋使当即答道,“繁华无限,令人目眩神迷啊!”
“那汉宋之间,强弱高低,你心中应该分明了吧?”
听到这样的话,甘英抚须大笑起来。
由于受到过赵裕的资助,因此甘英即便没了汉使的身份,在宋国那边,也称得上贵宾。
赵裕在击败北边突然探头的匈奴人后,曾经请他宴饮,询问他汉宋之间的差距。
甘英出使诸夏大国,虽不能像西域那边的同行一样,嚣张肆意的羞辱国主犹如夜郎般的狭小眼界,却也有着天使的自傲。
他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言论,回复志得意满的赵裕说:
“天子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哪里需要额外去分辨它们的光亮大小呢?”
这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吗?
赵裕没有生气,只是笑着回道:
“日月有升降的道理,星辰也会偏移自己的方向。”
“时间久了,沧海都要变成桑田,何况国家呢?”
甘英将这番话记在心里,又知道宋使的来意,便希望通过亲眼见证,来宣告其他地方,大汉的天命永不堕落。
新夏这个最早开辟出来的诸夏分支早已服气了,
后面的几个也都臣服在中央之国的权威之下,
怎么西海改换了个朝代,还是一副嘴硬的样子?
果不其然,
宋使延续了西海的风格。
他摇了摇头说,“烈火烹油,岂能长久?”
大汉奢靡的风气,虽在邓太后的强压下,得到了些许的抑制。
但总体上,贵人们仍旧歌舞不断。
顶多从先前的光明正大,变成了关起家门自己欣赏。
毕竟这是“万人之心”,岂能被邓绥一人之志给夺去?
洛阳这里,就在邓太后的眼皮子底下,收敛的还比较好。
可距离洛阳越远的地方,便做的愈发肆意。
而长期奢靡带来的影响,自然是十分恶劣的。
在被邓绥镇压之前,洛阳的贵人们便隐约有着“斗富”的趋势。
谁让对高高在上的权贵们来说,钱财早已不足为奇,最珍贵的是自己的颜面呢!
可一家之财富,终究有定数。
何况按照贵人们“用之如泥沙”的做派,哪怕钱币多如东海之水,也迟早有用完的一天。
所以,
向下面的人索要钱财贿赂,也跟着成为了一种风气。
王圣的两个女儿经常会以皇帝的名义,去往地方显摆自己的威风。
所过之处,都要受到她们的盘剥索取,一旦令其不满,即便是郡守刺史那样的封疆大吏,也要丢失官位。
她们甚至还放出风声,言说州郡之臣,可以用钱财来衡量左右。
只要钱到位,
这个曾被前汉宣帝宣称“共治天下”的高级官职,便能落到你的头上!
而下面的官员被索取的多了,要么怒而挂印离去,离开这个腐朽的官场;要么顺滑的接受了这样的规矩,并会主动的,为自己的进步,寻求更多动力。
且不说张衡在各地主持水利兴修时,遇见的各种蚊蝇,
便说杨震在从关西来到洛阳的路上,便遇到了好几个以拜访之名,主动行贿的官吏,然后这位老夫子就有了“四知先生”的雅称。
“可这样的称谓能够得到流传,岂不证实大汉此时的贿赂成风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