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64章:延元永初

第564章:延元永初

第564章:延元永初 (第1/2页)

“真是阴魂不散!”
  
  中原洛阳,
  
  临朝称制的太后邓绥放下手中的奏疏,紧紧皱着眉头。
  
  那是一份批判太后掌权过重,以至于国家“阴盛阳衰,出现灾祸”的奏疏——
  
  先帝在执政的最后一年,针对各地豪强,采取了打压的政策,这自然引起了后者的不满。
  
  然国势强盛,汉室的权威也得到牢固树立,与光武帝时那才经历过动荡的“天命”不同,
  
  豪强们不敢直接像前辈那样发起叛乱。
  
  他们只暂时的忍让起来,想看先帝究竟想做到何种程度。
  
  然后,
  
  还没等豪强世家们观望清楚,看上去还很康健的先帝,便突然去世了。
  
  继位的是个出生才三月的婴儿,
  
  掌权的是个未满三十的妇人。
  
  这组合一看就不没什么攻击性。
  
  若此后相安无事,那大家还能维持大汉朝这烈火烹油的火热局面,尊重先帝留下的孤儿寡母。
  
  奈何邓太后却有延续先帝遗志的想法,并没有因为帝王的更换,而停止打压豪强的政令。
  
  这使得世家豪族感到不满。
  
  于是他们便以谦谦君子、耿直老臣的姿态,呈上各种奏疏,向邓太后“指出”政令的不合理之处。
  
  “他们分明是在威胁我!”
  
  对此,得到先帝指点,本身也具有理政天赋的邓太后一眼便看出,那些从各地送来的,有关于“陨石坠地”、“天灾不断”的上天警示背后,隐藏着世家的何等狂悖犯上。
  
  论说陨石坠地,
  
  实际上这并非什么罕见的事情。
  
  天上星辰数之不尽,运转之间点下来一些石子,砸坏一二间房屋,其实很是正常。
  
  史册中对于这种现象的记载,也不算少见。
  
  前汉王莽之时,之所以会引起别人的惊吓和惶恐,不过是因为当时落星频频,且多有巨石罢了。
  
  等到陨石混同暴雨,出现在光武帝堪称命运转折点的昆阳大战中时,才被后人更加渲染,以此来宣扬光武的“天命所归”。
  
  至于春夏暴雨引发的水灾,那更不值得惊诧:
  
  若是天地间水汽蒸腾,引发自然过于澎拜的倾泻,出现远古女娲、大禹时的灾祸,那本就同人力没有太大的关系。
  
  那叫做“天亡我也”。
  
  然而各地奏报中提到的水灾,也就是言及雨水较往年要多些,从海上吹来的风较往年要大些等等。
  
  若发生这样的灾祸,
  
  无非是各地水利因年代久远,一旦遇见比往年要多一些的雨水时,便失去调节的效用,溢出渠道,淹及农田而已。
  
  上报给朝廷,送人送钱去地方修整也就是了,偏偏就是要扯到邓太后女主当朝这件事上。
  
  明明先帝在世,曾三令五申的嘱咐臣下:
  
  不要多言谶纬,就事论事即可。
  
  就连永元四年时,各地涌现出来的祥瑞,和帝都没收一个。
  
  十多年过去,这些服侍过和帝的臣子本该习惯了,顺从了。
  
  谁知道和帝一去,他们的态度又变回了过去研究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经学家,指着天地异象、诸方灾祸便说这是“君王无道”的表现。
  
  邓绥都快被他们给气笑了。
  
  好在,
  
  她对这些糟心的事情,心里早就做好了准备,不至于被某些言论激的言行失当,踩到别人挖好的坑里还把自己的脚扭到。
  
  她会稳住的。
  
  先帝将国政托付给她,她便绝对不能任性妄为,让大汉的列祖列宗、万千臣民失望。
  
  只要稳到刘隆这个小皇帝健壮的成长,会说话、能走路、能懂事的时候,她就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一些从先帝时起,便想要,且应该做的事情。
  
  但在此之前……
  
  想起后宫中那仍在襁褓中的稚嫩天子,邓绥的眉头紧锁,最终只提笔在奏疏上写下几句应对灾祸常见的,让地方开仓赈济的命令。
  
  她略过了那些暗含指责的文句。
  
  随后,
  
  邓太后起身,去看望起了刘隆。
  
  幼小的天子拥有着好几位乳母日夜的照顾,成群的宫人也围绕在他身边,辛勤的侍奉着他。
  
  天底下最尊贵的人,
  
  天底下最有权势的人,
  
  此时正包裹在襁褓之中,被乳母递到邓绥的怀里。
  
  邓太后轻轻的抱过他,并细细的询问起天子今日的情况。
  
  哪怕是五谷轮回这样的脏污之事,也没有被疏漏过去。
  
  毕竟这是先帝期望的血脉。
  
  等乳母一一答过,邓绥又摸了摸小刘隆的手脚,感受着反馈回来的温暖,这才放心。
  
  作为大汉的女君,
  
  她位同皇帝,在诏书上也可以自称为“朕”,自然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又因为底下那些蠢蠢欲动的臣子,近来的朝政显得沉重而复杂,使得邓绥无法将刘隆时刻带在身边抚养——
  
  初时,
  
  邓太后还把刘隆放置在自己宫中,于榻旁边设了一张小床。
  
  奈何三四个月的小孩总是喜欢在半夜哭闹,让日间忙于政事的邓绥,又要在夜间,瞪着双惺忪睡眼去服侍天子。
  
  这着实损耗年轻人的寿命。
  
  因此在经历了几次,形容憔悴的有些可怜后,邓绥放弃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养母的目标,只尽心的关注刘隆的日常起居。
  
  而等见完了天子后,
  
  邓绥又转去另外的宫殿,检查起了刘胜、刘祜这两个孩子的课业。
  
  在定下刘隆继位后,
  
  邓绥没有将之赶出皇城。
  
  一来,
  
  皇帝着实太小,需要他们待在身边,以备不测。
  
  二来,
  
  刘祜不过十二,刘胜身体虚弱,实在没必要在他们身上多做折腾。
  
  等刘隆长大些,他们也跟着成长健壮起来,到时候再出宫居住,或者就藩封国也无妨。
  
  “安心读书就好,不必为某些人的言论感到忧虑。”
  
  事后,
  
  邓绥陪着两个孩子享用饭食时,对他们这样说道。
  
  后宫前朝向来存在着牵扯,没有完全分隔的道理。
  
  而当外面的风浪掀起来后,再巍峨高耸的宫墙,也无法阻止雾水渗透进入内部。
  
  偏偏这两个孩子,又都是心思活泛的少年之时。
  
  他们不是先帝那样的超然俊杰,对权力斗争有着天生的敏锐,因此无法明了某些话语背后的用意。
  
  奈何生在皇家,自幼经受优良的教导,天赋在正常人中也算出色,在听到传入耳中的风言风语后,总免不了去多想一些。
  
  无法做到什么都不管,只知道顺从长辈的痴愚,
  
  无法做到什么都了然于胸,清楚自己定位,明白自己责任的聪慧,
  
  就这样不上不下,
  
  让邓绥难免花费更多心思,去教导他们。
  
  “知道的。”
  
  少年郎纷纷出声,应和着太后的话语。
  
  然后刘胜又小心的问道,“我可以去看望陛下吗?”
  
  虽然他是长兄,
  
  虽然刘隆是幼弟,
  
  虽然双方年龄相差不小,
  
  但身份上的差距却更如天堑一般。
  
  十三岁的刘胜说起自己不到两百天的弟弟,都只能尊称“陛下”。
  
  他们之间已然隔了一层厚厚的壁障了!
  
  不过,
  
  这并不妨碍刘胜对兄弟的好奇。
  
  他时常生病,五岁以前多潜居内宫,少见外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