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西游记之三顾茅庐(求月票)
第372章 西游记之三顾茅庐(求月票) (第2/2页)而这会儿朱霖到魔都已经两三天了,一开始她是住在剧组安排的招待所里,这天终于跑去了龚樰的老洋房。
到了之后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等到龚樰回家。
“你回来啦。”龚樰一副老妇老妻的相处模式,自然道,“我还买了点水果,你吃不。”
朱霖上来先道歉:“小雪,对不起。”
龚樰心里一咯噔:“你,你和小魏是确定了什么?”
“没有没有,就是上次回去我碰见他,然后没戴。”
“戴着确实不舒服。”
“危险期。”
“你!”龚樰站了起来。
她果然急了,朱霖赶紧把魏明让她带来的Walkman送给龚樰。
龚樰没心情。
朱霖:“这事儿你别怪他,是我拦住他了,这段时间鬼迷心窍的总是想小孩想小孩。”
龚樰其实也能理解,她叹了口气:“都这个岁数了,谁不想啊,我都不怎么回家也是怕看见小侄子。”
朱霖忙道:“等下次你见了他也让他来一次,咱俩就扯平了。”
“少来,如果同时都怀上了,你是想让他死,还是想让我们三个五条命一起死。”龚樰决定在朱霖的肚子有结果之前都不让小魏碰了。
她看着朱霖的肚子:“什么时候才能知道啊?”
“怎么也得一个月吧,不过我听说外国有一种叫验孕棒的东西可以半个月内就知道结果。”
龚樰:“国内没有吗?”
“医院里还有药店都没见过。”
龚樰:“那友谊商店应该会有,抽空我去看看。”
第二天,龚樰就给她买回来了:“现在还不能用,再等一周吧。”
~
在邹忆青的推荐下,杨洁导演又认识了专门写历史剧的戴英禄,跟两位编剧谈过之后,他们确定了“忠于原著,慎于翻新”的共识,接下来就是确定要把哪些“难”选入他们的剧本。
虽说是九九八十一难,但有些难并不那么精彩,有些难还非常雷同重复,其实没必要都拍出来,不仅不利于观众欣赏,资金也不允许,刚刚她又跟几位台长聊过了,顶多给她300万。
才300万,好吧,其实不算少,《敌营十八年》10万块就拍出来了,但《西游记》题材特殊,杨洁总觉得有些紧张。
这时她看到桌子上一份旧报纸,这不是自己的啊,她瞅了一眼假装忙活的李成儒,然后拿起来阅读。
正对她的那篇文章上的一张照片是魏明举着一本《西游记》连环画说着什么。
《西游记》连环画版本众多,美影厂推出过,但不完整,魏明手里拿着的是冀美社推出的完整版本,是多名连环画艺术家合作完成的,其中就包括柳如龙的外公杨松桥老爷子。
文章介绍,在魏明口若悬河的推荐下,这个版本的《西游记》卖出了英法德三国版权,为冀美社创汇颇丰。
事后他曾对同行者表示,他最喜欢的古典名著就是《西游记》,并称西游记是中国文化最伟大的瑰宝,也是一个取之不竭的素材宝库。
杨洁看完喃喃道:“看来他很懂西游嘛。”
李成儒赶紧凑过去:“没错,别看魏明年轻,他学识太渊博了,而且走遍大江南北,见识丰富,我觉得他就是咱们的团队需要的人才。”
杨洁想了想道:“下班之后你跟我再去一趟,他有两个家是吧,两个家都去看看。”
“他另一个家好像是在华侨公寓。”李成儒道。
杨洁:“华侨公寓,我知道啊。”
到了华侨公寓,先是在孙老头那里登记,听到是央视台来找魏明谈工作,他道:“小魏还没回来呢。”
“那他爸妈呢?”李成儒道,“我跟解放叔也很熟。”
“也没回来呢。”老孙头道。
杨洁问:“那他们家有电话吧?”
“有的有的。”
杨洁:“能告诉我们电话吗?”
“真是央视的?”老孙问了一句。
两人赶紧掏工作证,老孙头这才道:“他电话我没有,不过我可以告诉他你们找他。”
李成儒道:“你跟魏老师提我的名字,李成儒,他就知道了。”
之后杨洁表示再去一趟四合院,万一在那边呢。
结果还是锁着门,魏明这会儿正在动物园跟爸妈一起玩熊猫呢。
钢蛋比巴斯稍微大一些,一开始巴斯还有点怕人,但它不怕钢蛋,两只小大熊猫玩的挺好,一副青梅竹马的样子。
被钢蛋带的,巴斯首先接受了老魏这个爹地,现在就连许淑芬都能摸摸它了。
魏明还不行,大伯子请自重。
北动的副园长听说魏明老师到访,也跑了过来,毕竟熊猫赠港是因他而起。
这位副院长表示:“最新的消息是香港海洋公园那边还在搭建熊猫园,已经临近完工了,最迟年前肯定要送过去,到时候让两只大熊猫跟香港同胞一起过个春节。”
看样子魏明想让老魏跟自己一起过去的希望落空了,他下月初就受邀去香港了。
魏明又问了一下陪同熊猫去香港的人员配置。
“应该是四川方面去四个,我们这边去两个,另外再加上老魏他们两口子。”
八个人,许淑芬也包括在内,不过老魏和许淑芬都不是熊猫的主饲养员。
这样也好,给两只熊猫一个好的归宿,也不至于把老魏一直拴在香港,沟子屯才是他永远的家。
当他们一家三口回到家,就听老孙头说了央视李成儒找自己的事。
虽然具体什么事没说,但听说旁边还跟着一个小老太太,魏明大概就知道是什么事了。
魏明还想着明天直接去央视一趟,结果晚上就接到了杨洁的电话。
魏明在燕京朋友太多了,他的电话杨导一打听就知道了。
“魏老师,我是央视《西游记》剧组的导演杨洁,想找你太难了,跑了两趟都没见到。”
“杨导不好意思啊,要不明天我去你们台里。”
“不行,都已经跑两趟了,怎么也要完成一次三顾茅庐,”杨洁坚持道,“魏老师你明天在哪里,咱们先说好了,明天我们过去拜访。”
魏明想了想道:“那中午我在四合院那里等着两位,咱们边吃边聊。”
“好,一言为定。”
挂了电话,魏明开始思考,这杨洁导演找自己是想让自己干什么,演唐僧?还是当编剧?
这俩活儿他都干不了,一拍就是六年,他没那么大功夫耗在这,编剧有时候也要跟着剧组调整台词的。
而且几十集的电视剧,大几十万字的文字稿,魏明干点别的更有性价比。
不过他还真想参与一下这央视版《西游记》,在他看来,央视版《西游记》遗憾很多,或许自己可以弥补一二。
首先就是没拍完,25集其实并不是一开始的计划,一开始计划是三十多集,包括后来《西游续集》里经典的真假美猴王、狮驼岭、比丘国剧情都是早就写好的。
但因为资金过于匮乏,最终只能删掉部分精彩桥段,剩下25集被观众几十年来翻来覆去地看。
而等到2000年资金充足了拍了一个《西游记续集》,但很多人的初心已经变了,精神状态和体能也大不如前。
所以哪怕特效变得更好了,资金充足了,评价却远不如86版,其中杨导女儿做的头套妆造被吐槽得尤为严重。
第二个遗憾就是拍的时间太长了,从82年拍到了88年,足足拍了六年,这里面确实存在很多客观困难,比如只有一台摄影机,资金严重不足,外景地的选择太困难。
但是作为一名观众,一部让他追六年都会很难受,更别说一部电视剧了,而且因为拍的太慢,也无形中提高了拍摄成本,82年和88年的物价可是差太多了。
再加上88年物价闯关,所以哪怕蜈蚣精拉来了300万赞助费,一共600万,但是在拍完25集之后还是无以为继了,只能放弃那些精彩的故事,让观众又等了12年。
这方面魏明觉得自己还是能帮上一些忙的,最起码的选景工作,我直接告诉你们去哪里拍不就得了。
拍花果山你就去黄果树瀑布,拍红孩儿你就去长白山,拍猴王出世就去北戴河,拍五庄观人参果就去青城山。
这时候旅游业不够兴旺,很多漂亮的地方无人知晓,但魏明知道啊,而且他素有见多识广的名声,他说的准没错。
还有就是,魏明原本只想着利用李成儒的关系把雪姐和霖姐推荐给《西游记》剧组,既然你们主动找我,还要三顾茅庐,那可就不是两个角色能打发的了。
什么彪子,喜子,黄湫燕子,都给我安排上!
次日魏明提前下班,许淑芬就没去上班,在四合院给儿子准备了一大桌好菜。
当杨洁带着王重秋和李成儒进来的时候,魏明正拿着一把蒲扇,没有羽扇,理解一下。
李成儒一瞧,又看了看自己这边三人,嘿,还真成三顾茅庐了!
……
(3月1000月票、2000月票加更!晚上保底~老佛姿势摆好了,求月票o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