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突遭重创
第五十一章 突遭重创 (第2/2页)所谓“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这话说得太过绝对,以至于近乎谬论。
其实,善恶是非,往往就在一念之间,仅凭穷富而论,想来多半是豪绅的自夸,亦如“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大抵也只是某种想当然。
烟商赚了钱,假惺惺地去做慈善的,不是没有,而且也不鲜见。
但要说突然良心发现,金盆洗手不干了,却是闻所未闻的非常之事。
难道是钱挣够了?
那更不可能,就算挣够了钱,顶多也是满足现状,不再扩张,还没听说过谁把到手的生意扔出去不要了。
江连横一再追问,张胜便只好吐露实情。
“东家,最近省府准备放开烟禁,这事儿您没听说吗?”
“倒是有点耳闻,但不是说这提案让张辅臣给否了么?”
“否什么呀,现在已经通过了。”
“什么时候的事儿?”
“就在前两天。”
前两天,江家正忙于调停劳工叫歇,并未刻意关注省府的其他政令,又要忙于兑换现洋,难免有所疏忽。
何况,个人精力有限,江连横不可能面面俱到。
张胜作为业内烟商,全心全意地关注此事动向,自然最先有所察觉。
“按照最新消息,奉天这边的情况暂且搁置,但黑吉两省的烟禁,已经准备彻底放开了。”
所谓放开烟禁,从来都不是指允许贩售烟土,而是指允许大规模种植烟土。
这事儿乍听起来,甚至有些吊诡——放开烟禁,其实往往意味着收紧烟土贩售。
张胜解释道:“奉天虽然不种,但该卖还是要卖,不仅要卖,而且是垄断专营。不出意外的话,三省各地马上就要成立专卖局了。到时候,像我这种私营的,肯定要受打击。”
“我不是帮你弄过特许经营的牌照吗?”江连横问。
“有也没用啊,这次突然放开烟禁,摆明了就是要设局专卖,所有烟税最后都要收归军用。”
看来,奉张集团为了问鼎天下,已经濒临无所不用的地步了。
张胜摇头叹道:“东家,您想想,等专卖局成立以后,我这生意还怎么干呐?我的售价要是比专卖局高,那就毫无竞争力;要是比专卖局低,他们保准给我扣个‘扰乱市场’的罪名,红丸也会被严令禁止。”
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
一是斗不过,二是斗过了,那就离死不远了。
更何况,烟土本就是缺德的生意,官府想要治罪,不仅不会激起民愤,反而还会获得一片赞誉。
这种情况下,急流勇退才是最稳妥的做法。
当然,其实也有例外,那就是去给小东洋当牛做马,在宏济善堂兜售红丸,省府也只能感叹鞭长莫及。
但张胜显然没这种打算,买卖归买卖,纳头去拜鬼子这种事儿,终究干不出来。
“我已经想好了,”他说,“反正我那药铺的生意,现在照样不少挣,走了十几年财运,该放手就放手吧,就当是给儿女积德了,您说是不是?”
宁和药铺既然打算放弃这桩生意,那就没必要再买江家的货运保险了。
虽说药材也需要货运,店铺也需要水火险,但无论利润还是频次,都没法跟烟土生意相提并论。
突然之间,江家便丢了一份保险大单。
而且,宁和药铺的情况,大概只是个开端。
当官府的专卖局成立以后,断交保险的烟商,很可能会与日俱增,甚至彻底没了这份生意。
专卖局的烟土,必定是武装押运,哪用得着去买江家的保险?
听到此处,江连横的脸色不禁愈发阴沉,却又不好多说什么。
毕竟,人家都不做这桩生意了,总不能强买强卖,那就真成打家劫舍的了。
张胜见状,心里有点发虚,连忙找补道:“这些年来,多谢东家的照应,以后我就指着家里的药铺挣钱了,所以……我准备来年开始,交双倍的水火险。”
双倍的水火险?
三倍也没用,都抵不上烟土货运保险的利润。
江连横没法责备他,只淡淡地问:“你是不是真不打算继续干下去了?”
“啊?”张胜一时没反应过来。
“我问你是不是真不打算继续干下去了。”
“是是是,我如果背地里偷摸再干,任凭东家处置!”
“那行,”江连横摆摆手说,“我知道了,你回去吧。”
张胜呆愣片刻,指指身后问:“那……我先走了?”
方言应声解围,走过来抬手笑道:“张老板这边请。”
两人走出办公室。
张胜余惊未定,忙扯住方言的手,低声问道:“方老弟,刚才……东家不是对我有啥意见吧?”
方言摇头宽慰了两句,说:“放心吧,生意归生意,你们这么多年的交情,总不至于因为这点小事儿就记恨你,只要你没耍心眼儿,没在背地里算计东家,这些都可以理解,东家待会儿还有别的客人,我就不送你了。”
事实也是如此。
江连横没那么小心眼儿,只要靠帮的请求合情合理,他并不会因为少了一单生意,便怀恨在心。
不过,生意上的合作少了,共同利益也就少了。
下次再来登门告帮,江连横还会不会用心帮衬,那就全凭当时的心情了。
江连横支开张胜,主要还是为了查明烟土货运保险,在公司里所占的份额比重。
他将此事交给方言去办,要求天黑之前,列清明细,一并送到城北江宅,随后便先行乘车回了趟家。
未曾想,刚进大宅,却见胡小妍和薛应清正坐在客厅里低声交谈。
两人神情严肃,尤其是薛应清,全然没有往日的欢快模样。
一见江连横走进屋内,她便立刻起身迎过来,说:“当家的回来了,你得给拿个主意,现在这生意,我算是没法做了。”
“你又咋了?”江连横眉头一皱。
薛应清叹声说:“奉票跌价,现洋又不容易兑,现在已经有不少商号规定只收现洋了,就咱们这边还收奉票,闹得那帮人都跑过来‘挤兑’我,结果就是生意越火,买卖越亏,哪有这么干的呀?”
“那……你也跟着涨价呗!”
“涨得没有跌得快,那能有个屁用!要我说,咱也赶紧规定只收现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