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灾情(2)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灾情(2) (第1/2页)金陵。
王经卫办公室。
为了继续扩大自身权力,王在近几个月提出了“清乡”计划。
所谓清乡,就是把伪机构的力量下沉到农村去,工作重点有两个,一是粮食、棉、丝的统购统销,二是清缴通红分子。
没错,金陵方面不抓山城的人,现在重点抓起来红区的人了!
这个通红分子的定义很宽泛,比如你发表过同情红区的言论,家里有红区那边的报刊杂志,亲属投红,或者容留过红区游击队,都算通红分子。
金陵方面对这些人的处理方法是,抓住就杀,绝不留情。
一时间,江浙一带大开杀戒,血流成河。
靠着这一招,人们对于伪机构更加畏惧了,而通过粮食统购和各类税收,金陵方面的财务状况又大大得到了改善。
对此,王经卫很是得意。
“我这不叫救国,那什么才叫救国?现在,红区的势力基本上被一扫而光,对地方的治理十分有效,税收上来了,粮食收上来了,日本人放权了,很快,我们平等交流的设想就能实现了,中日互相提携,实现一个东亚共荣,这难道不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吗!”
他说一口桂柳官话,讲起话来很有气势,很有煽动性。
秘书在一旁附和道:“如果都能按照院长的谋划,那么我中华早就实现了和平,也必能尽早滴实现富强,不过我们都相信,在院长的带领下,不管是山城还是西边,都不足为虑,历史大势面前,他们不过是螳臂当车。”
王经卫点点头,“你说得对,山城偏安一隅,不过是苟延残喘,那帮泥腿子只会暗地里出招,上不了台面滴!等到大事一成,他们能依靠北方老大哥,难道我们就不能跟北方老大哥谈判吗?所以现在关键还是华北!江浙虽然富庶,但许多人支持那人,都跑到了山城去,可以不断创造财源的,不过是一个沪上,可华北不一样,华北有煤炭,有铁矿,有工厂,从王克敏那时候开始,他就不愿意让我全面接管华北治委会,到现在这个什么王孟群,还是不愿意,这样怎么能行?连日本内阁都同意,我们要一体管理嘛!”
小鬼子内阁也是鸡贼,他们知道,不管是金陵维新府还是华北治委会,背后都有军头支持。
从理论上来讲,金陵维新府应该是要“一统”鬼子目前的占领区的。
可关键问题是,华北治委会比金陵维新府成立的还早,机构也都很全面,凭什么被金陵维新府兼并呢?
争来争去,内阁干脆说了,华北治委会跟金陵维新府是平级,但在事权上,华北要受金陵的指导。
这话就像放屁,都平级了还怎么指导?
所以直到现在,华北的伪军、税收、各项事务,都跟金陵半毛钱关系没有。
就连从日本本土入境华北和金陵,都要分别准备两份不同的文件。
“院长英明,青木一男阁下已经回信,愿意支持院长的计划,对华东和华北的各类物资进行全面统制,这样一来,就能慢慢转移华北的事权.....”
青木一男是大东亚相,在内阁里比较有分量,这孙子是支持王经卫的。
而所谓的统制,指的是物资统制。
很多人说王经卫卖国,却不知道他到底干了什么丧尽天良的事情,如果说在清乡中大肆杀人算是其中之一,那这个物资统制就是重中之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