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李明的千层套路
第390章 李明的千层套路 (第2/2页)不过他也并不需要知道战斗的具体过程,前线有李世绩操劳。
他需要把控的,是宏观的大局。
“战线稳住了吗?呵,不愧是李世绩。
“在视野受限的情况下被突袭,还能打出这样的战果,除了朕和李靖以外,恐怕这世间再难找出第三人……”
李世民兴义盎然地观察着战场迷雾。
对外行来说,从这个距离观察战场,只能看见两坨云里雾里的人影。
但是李世民却能透过这含糊暧昧的表象,抓住战争的实质。
“明军这次打得毫无保留啊,这么不要命似的硬冲工事,前次可不是这么拼命的。
“李明为何如此焦急?难道北方朔州也有联动?还是发动了总攻?
“等等,虽然明军在场面上打得甚是凶猛,但是这兵力,怎么好像略显单薄了……”
就在他眯着眼睛,透过迷雾仔细观察队形轮廓的时候。
传令急急忙忙来报:
“报——陛下,敌人对我军南部防线发起突袭,战况紧急!”
朕早就亲眼看见了……对于手下略显火星的情报,老李陛下并不苛责,只是轻描淡写地点头:
“嗯,朕知道了。勉励各部全力以赴,有任何新进展,及时与朕汇报。”
到底是天策上将,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小兵心里暗叹,便雷厉风行地退下了。
李世民重新回到战局上,纳闷地思索着:
“是啊,剩下的明军呢,藏哪儿去了……”
…………
“给我在船里藏好了!在发出信号以前,不论外面或者船体本身发出什么动静,都给我老老实实地呆在船舱里,不准出舱走动,不准喧哗大叫!
“陛下的夙愿,大明的大计,天下百姓的安定,就在此一举了!给我咬紧牙关挺住!”
明军一方,战场后延的河港上。
尉迟循毓向将士们做着最后的动员。
“遵令!”
战士们齐声应答,便排着整齐的队列,依次登船。
职业军人到底是职业军人,动作比民夫利索多了,一艘一艘运兵船被迅速装满,整装待发。
“呼……”尉迟循毓望着这番舸舰弥津的景象,有些紧张地出着粗气。
他本不是专业带兵的,但奈何薛万彻和契苾何力两位精锐主将正在前线打仗,而留守后方的军官级别又不够高。
只能劳烦他这位曾经在辽东草创时期有过带兵经验的凌凌漆总监,来临时客串一下总帅,发表一下振奋人心的演讲,装模作样地指挥一下(尽管具体事务有下级军官代劳)。
总不能让李明陛下亲自来吧?
陛下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明哥那儿,没问题吧?
“整支大明的南路军,除了薛万彻和契苾何力带出去的‘诱饵’部队之外,就全在这儿了。
“如果此计不成,那……”
那等下一波新兵蛋子顶上来,还得再多等几个月。
运营出了这么大的优势,就此翻车是不大会翻车的,但是会横生很多枝节。
尉迟循毓担忧地眺望着前方。
溯汾河而上,这支庞大舰队的前方。
唐军的铁索在火红的太阳底下,闪烁着森森寒光。
铁索之间,纵火船星罗棋布。隐蔽的岸上,还藏着不知多少火弩,正对着河流主航道,水陆共同组成了一道防御网。
这道防御网成本极低,但是因地制宜,对汾河的狭窄河道起到了很好的封锁作用。
大明舰队再怎么规模巨大、天下无敌,也不能无视地形劣势啊。
如果就这么硬冲上去,必定粉身碎骨,这种蠢事李明不会干的。
“但是,很难说明哥的替代方法是不是更愚蠢啊……
“唉,但愿是我想多了吧,明哥的主意,哪次出过岔子?
“应该没事的……吧?”
尉迟循毓下意识地移开视线,不敢看那充满了拦阻和烈火的前路。
…………
“都准备完毕了吧,那批‘货’都到了吧?”
明军建在山巅上的大本营,空荡荡的。
李明并不在那里瞭望战场。
他在港口。
谋大局者,哪里有工夫拘泥于一兵一卒的得失?
战争是最激烈的政治形式,既然是政治,那么真正决定战争走向的,就在战场之外了。
“启禀陛下,您要求的‘油脂’,以及‘涂抹油脂的木板’,都已经备好到齐,正在港口卸货。请看!”
在文吏的所指之处,目之所及,是堆积如山的木板。
那些木材有梨木、榆木、松木等等,品种不限,有的来自东北大森林,有的则是民夫在山西开荒时砍伐的。
但是不论树种还是产地,每一块木板都泛着滑腻腻的油光,散发着木香和油脂香的混合气味。
而在木材堆的后面,则是一桶一桶的油脂。有植物油,也有猪油牛油羊油,同样品种不限。
这些货物堆满了整个港口。
当“天量”这个词具象化,面对如此的规模,连李明都不禁紧张地舔了舔嘴唇,自嘲地微笑道:
“为了给后世留下一场永远值得铭记的晋阳之战,我可真是不惜血本啊!”
这些油脂,便是李明下令从全国各地搜罗的,当时还把大明国内给干出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通货膨胀。
在战场的后方,大明工匠一刻不停地砍伐树木、将木材加工成木板,再涂抹上这些油脂,最后装船运到前线。
如此浩大的工程,自然是逃不过唐军斥候的眼睛的。
但是大唐并没有对此产生一点警惕,而是将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同期抵达的民夫身上。
毕竟和看似温良的木材油桶等死物相比,明显是活生生的人威胁更大嘛。
这种思想正中李明的下怀。
他就是要用活生生的民夫,来为这些奇怪的货物打掩护。
因为在他真正的破城计谋中,成堆成堆的木材和油脂乃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为了防止这些易燃物被唐军一把火扬了,他特意散播了“用民夫敲碉堡”这条假消息。
收编五千大唐细作纯粹是意外之喜,他的本意乃是转移对方的注意力。
把大唐方面的目光牢牢地吸引在茫茫多的、全山西四处乱逛的民夫身上。
从而忽视了在汾河河港渐渐堆积的货物。
这也难怪,死物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和乖乖躺在港口的玩意儿相比,那些时而修桥铺路、时而放火烧山、宛如表演行为艺术的百万好汉,明显更可疑嘛!
“陛下,唐军反击凌厉,全军压上,我军且战且退。”
传令带来了来自前方的坏消息。
李明闻言,却是莞尔一笑:
“好,时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