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邱胖子开舔,热脸贴了冷屁股。(求订阅)
第477章 邱胖子开舔,热脸贴了冷屁股。(求订阅) (第2/2页)“如果非战斗减员的数量能够接受的话,我们同样可以直接穿越雨林,进攻曼谷地区。”
楚云飞丝毫没有避讳自己对如何使用非远征军部队的真实想法和打算。
楚云飞斩钉截铁的说道:“史迪威将军,你我都很清楚,我们当前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是在缅甸战场死死拖住日军主力,将他们牢牢地钉在这里!”
“既不能让他们轻易抽身转用于太平洋,更不能让他们动员更多的兵力投入到国内战场。”
“而要达成这个目标,流血和牺牲,是在所难免的。”
史迪威缓缓点头:“我明白,这就是战争,没有办法的事情,很高兴我们能够达成共识。”
这番近乎摊牌的、冷酷却又现实的话语,在指挥部内静静地回荡。
孙铭等人默默侧头看向了自己这位陌生而又熟悉的钧座。
是啊,虽然还是第一次坑盟友,可死的又不是中国人。
再加上英国佬坑他们也不是第一次,就心理层面而言完全没有负担。
“孙铭。”
“有!”
“拟定边境供给计划,作战兵力拟调用三个步兵师、四个工兵营从飙关一线向曼谷突击,注意,作战计划之中要涉及空中支援计划。”
孙铭一怔,狐疑道:“钧座,可是一旦进入雨季之后,缅甸这鬼地方是经常会起大雾的,就算是那帮美国佬也没有办法提供多少的帮助啊。”
楚云飞笑了笑,提示道:“计划是计划,变化是变化,用不到没关系,计划一定要有,明白我的意思吧?”
史迪威和楚云飞两人走出了指挥部,就英军指挥权的归属和运用初步交换了意见。
如何使用,如何把握尺度,如何确保胜利这方面。
两人是有共同话题的。
楚云飞不至于把英国佬全坑死了,但元气大伤是肯定的。
刚回到指挥部。
孙铭快步走上前来。
手里拿着一份新译出的电报,神色间带着几分难以言喻的古怪。
“钧座、将军”孙铭分别向楚云飞和史迪威敬礼:“又收到一份来自伦敦的电报,是通过加尔各答的英印军总司令部转发过来的,指明是给您二位,发信人是韦维尔将军。”
楚云飞伸手接过那份带着余温的电报纸,史迪威也好奇地凑近了些。
与之前那份措辞严谨、纯粹是公事公办的移交指挥权电报截然不同,这份由英印总司令韦维尔元帅亲自署名的电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近乎夸张的热情,通篇都是极尽华丽的溢美之词。
电报中,韦维尔首先以最隆重的外交辞令,对中国远征军在飙关地区取得的“辉煌胜利”表达了“最热烈的祝贺”与“最崇高的敬意”,盛赞中国将士们“面对强敌所展现出的、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以及在战场上表现出的“卓越的战术素养”。
随后,他话锋一转,表达了对史迪威将军和楚云飞将军“完全的信任”,并“热切地期待”在二位“杰出的指挥官”的领导下,英军和英印军部队也能够“一扫之前的阴霾,奋勇作战,为盟军在缅甸战场的最终胜利贡献力量”。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电报中花费了大量笔墨。
对楚云飞本人进行了不厌其烦、甚至可以说是露骨的吹捧。
诸如什么“运筹帷幄于指挥部之内,决胜于千里之外”、“洞察战场迷雾,指挥若定,用兵如神”。
“深谙东方兵法之精髓,实乃远东战场上涌现的最为杰出的战略指挥官之一”。
各种高帽一顶接一顶地送了过来,仿佛不要钱一般。
这是那个骄傲的将军能够使用的词汇?
呵呵!
楚云飞一目十行地看完,那张一向沉稳的脸上,抑制不住地浮现出笑意:“呵呵,有点意思。”
“看来,我们那位远在伦敦的英国首相,似乎是猜到了咱们想要占据仰光港,独自左右缅甸战事的打算了。”
“长官,这英国人的意思似乎是他们已经知道,这次飙关围歼战,实际上主要是您在幕后运筹帷幄、甚至直接参与指挥了?”
“可是我们司令部这边,关于您的具体动向、指挥层级和参与程度,一直都是作为最高等级的机密来处理的,按理说,绝无可能走漏半点风声啊!他们是怎么”
“保密?”楚云飞失笑着摆了摆手,打断了孙铭那充满技术性困惑的疑问:“孙铭,不要小看我们的队友,更不要小看我们的盟友。”
“全歼日军一个建制完整的师团主力!打出这么大的战果,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你觉得,还能像捂盖子一样,把各方的耳目都完全瞒住吗?”
他顿了顿,耐心地解释道:“我的指挥风格,习惯用什么样的战术,喜欢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给敌人下套。”
“这些东西,或许一次两次不明显,但仗打多了,尤其是打出这种特点鲜明的胜仗,日本人吃了这么大的一个哑巴亏,损兵折将,连师团长都死在了飙关,他们能不抓破脑袋去琢磨,到底是在谁的手里栽了这么大的跟头?”
“猜到可能是我在背后指挥,就一定会动用所有的情报力量去查证核实。”
“这两天日军攻势放缓,有撤退的意图恐怕也是基于这一点。”
“而他们那边一有动作,英国人的情报系统难道是摆设?”
“无论是通过截获日军的通讯,还是通过他们自己潜伏的情报网络,甚至是盟军内部的情报共享机制,他们收到相关的风声,或者独立分析得出相似的结论,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楚云飞笑了笑,语气带着几分理所当然,“所以啊,伦敦现在发来这么一份‘热情洋溢’、把我捧得天花乱坠的电报。
表面上是祝贺胜利,表达敬意。
恐怕更深层次的目的,既是对我能力的一种确认后的试探,也是一种提前的示好。”
“毕竟,他们刚刚才把几万英印军的指挥权‘托付’给我们嘛。没什么好奇怪的,都是政治和战争的常规操作罢了。”
孙铭听着楚云飞的分析,这才恍然大悟。
暗叹自己只考虑到了单纯的军事保密,却忽略了这种大战之下,各方势力间错综复杂的情报博弈和政治考量。
一想到这里,孙铭不免怒骂一句。
娘的,在国外作战之后,内部斗争比之前更加激烈。
而且对手的水平也是直线上升。
不管是英国人,美国人,甚至是丘吉尔首相,韦维尔这个英印总司令,甚至是史迪威,各自有各自的诉求。
身处夹缝之间的楚云飞,如何平衡其中的利害关系,也是一门较大的学问。
孙铭在楚云飞的身边学会了如何练兵带兵以及团、营、连一级的作战指挥。
随后又因为转隶参谋岗位之后学会了拟定军、师一级的作战计划,在陆大进修之后,基本上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战略思维。
但在缅甸这样的战场上,还是有些不够用。
否则第一次远征作战,远征军为何会败的如此惨?
单单拉开架势,哪怕是没有英美等国的补给,远征军也足以立于不败之地。
奈何很多时候打仗不能单单只考虑部队战斗力,很多时候还有更多的考量
这些,就是楚云飞想要交给孙铭的东西,也是为什么把赵鹏程派去飙关督战,而不是让孙铭督战的原因。
赵鹏程的能力和职务,还不足以接触这么深层次的东西,孙铭则是刚刚合适.
“那钧座,英国人的示好我们应当如何对待?”
楚云飞微微一笑,强调道:“我们又不是英国人,丘吉尔的赞美对我而言没有多少的实际意义,山城方面也不会因为唐宁街的反对就会撤掉我的顾问总团团长的职务。”
“我们呐,该怎么打,就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