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不拘一格
第641章不拘一格 (第1/2页)村民们听到县委书记亲自陪他们去卖瓜,一个个都很激动,很振奋!
先不管结果如何,一个县委书记能这么做,那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大家心里面感到挺温暖。
瓜农们晚上都忙碌起来,借车的借车,找人的找人,准备各种秤和袋子。
到了后半夜,石板乡政府召集三十多个乡干部也来帮忙采摘、装车。乡政府还决定给瓜农们补助汽油费。
用政府财政来为自己的错误决策买单,虽然不可取,但至少能传递一点负责的态度,值得肯定。
天刚麻麻亮,张晓峰带着杨秘书开车来到石板乡的时候,瓜农们的各种车在路边排成了一排,瓜果已经装好车。
张晓峰转了一圈后,就把自己的车开在前面,带着车队向唐平县浩浩荡荡进发。
看过解放战争大场面的人都知道,后勤运送粮食的规模比参战部队还壮观。现在,张晓峰带着连绵几公里的车队,也是极其震憾的。车队里面有面包车,有货车,还有拖拉机,居然还有用摩托车带的,而且,村民们都是全家出动,说话声,机器声响成一片……
因为震天动地的声音,所到之处,很多群众都跑出来,到路边看着。
“小翠她妈,你们拉瓜去哪里呀?”有认识的人用手作喇叭向一辆拖拉机上的妇女问道。
“我们拉去唐平县卖。”车上的妇女乐呵呵地说道。
“拉去那边能好卖吗?”问话的人很怀疑。
“当然好啦,是张书记带我们去的,能不好么?”车上的妇女自豪地说道。
“县委的张书记帮你们去卖瓜?”路边的人都愣住了。
“是呀,他的车在最前面呢,不跟你们聊了,回见。”车上的妇女朝人群挥了挥手。
“县委书记去帮群众去卖瓜,小翠她妈说的是真是假呀?”问话的人自言自语地说。
“当然是真的了,我们县的张书记,为了群众的利益,什么抛不开脸面的事情都干得出来。”有人夸张地说道。
“那……我家里还有一车包菜没卖呢,我也叫当家的拉过去。”那人说道。
“你现在去装车,还来得及么?”有人笑道。
“你没看那么多车吗?一时半会根本卖不完,我忙去了……”那人说着就跑回家了。
“我家也还有很多大白菜呢,我也拉过去。”
“我家还有萝卜……”
郑文强现在是唐平县的常务副县长,他接到张晓峰的电话后,马上打电话给各乡镇,让各乡镇派人到县城来当向导。车队一到,按乡镇的大小,这个乡几车,那个镇几车,带着卖瓜的人直接下村兜售。
曾经的张县长亲自带黑石县的群众来卖瓜,这个消息传出去,大家都很给面子,先不管好不好吃,买几斤也要不了多少钱,就当是做善事了。
尤其是一些单位和学校,一袋一袋的买,这些东西,确实不贵,况且,都送上门来了,划算嘛。
不用多长时间,拉来的瓜果,都卖了个七七八八。
卖瓜的村民们嬉笑顔开,高兴得合不拢嘴……
“要是知道到这里来那么好卖,这几天就不用那么犯愁了。”一个阿姨笑道。
“这么好卖,那是因为有张书记,没有他,谁睬你呀?”熟悉情况的一个中年大叔说。
“难不成是张书记利用关系强制别人来买不成?”阿姨愣了愣。
“那倒不是。”中年大叔摇头。
“那是因为什么?”阿姨疑惑地问。
“因为我们张书记在这里做过县长,他是真正为人民做好事的好官,大家都很感念他,今天他又为我们黑石县的群众操心,唐平县的人民能不搭把手吗?”中年大叔感慨地说道。
“我明白了。这叫做栽了大树好乘凉的意思,对不?”阿姨说。
“意思差不多吧。你没看到刚才那些买瓜人的样子吗?他们都不怎么看瓜,只说,我们相信张县长……”中年大叔越说越激动。
“一个好官,群众会记住一辈子的,如果以后我们的张书记调到别处,他也回黑石县推销农产品,我一定也会买。”那阿姨肯定地说道。
“懂得知恩图报那就对了。我们收拾一下回家,看张书记的安排,再到哪里去卖吧。”那中年大叔边说边收拾袋子。
张晓峰坐着车,在唐平县各乡镇来回跑,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主要是露个脸,给大家以信心。
在唐平县卖了两天,各个乡镇都跑遍以后,瓜农的农产品卖掉了一大半,剩下没有卖掉的,张晓峰又想到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各个公司、工厂的老板张晓峰都熟悉,而且还保留有他们的电话号码。他也没有去开发区管委会,直接上门去找那些老板们说好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