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临阵换将
第四百八十九章 :临阵换将 (第1/2页)抛去毒气战这个小意外,目前西线战场的局势还是相当焦灼的。德国军队在马恩河战役失败之后,他们并不甘心施里芬计划的失败,反而投入了更多的军队对巴黎发动了进攻。
法国军队这边也不是好惹的,他们拥有足够的保卫巴黎的决心,在马恩河和埃纳河之间,与德国军队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在前线德国军队还在发动进攻的时候,后方的德国统帅部却爆发了一阵争吵。
时任德国总参谋长的小毛奇在马恩河战役结束之后求见了德皇威廉二世,并且带来了一个坏消息,那就是施里芬计划的完全失败。
施里芬计划的本意,是在法国人没有来得及动员之前,就快速组织上百万的大军攻克巴黎,从而迫使法国快速投降。
可如今,巴黎不仅好好的,德国军队还在马恩河打了败仗,第一集团军损失惨重,第二和第三集团军也有巨大的伤亡。
在这样的情况下,施里芬计划已经完全破产,德国统帅部想要速战速决的计划也基本落空。
作为德国陆军的总参谋长,小毛奇当然清楚施里芬计划落空代表着什么。如今的德国可是双线作战,一旦速战速决的美梦落空,德国将独自承担双线作战带来的巨大压力,最终的结果似乎也就只有战败这一条路。
虽然小毛奇并不愿意承认,但目前战争的结果已经血淋淋的展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小毛奇对施里芬计划的修改是完全错误的。
因为小毛奇减少了低地地区军队的数量,这也导致仅有的三个德国集团军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攻克法国的首都巴黎。
但凡比利时地区的德国军队再多一些,哪怕再多一个集团军,估计结果都不会如同现在这样。
正因为清楚是自己的调动才导致前线战争的失败,小毛奇此时面色苍白,他极不情愿的前往皇宫求见威廉二世,并且带来了施里芬计划已经失败的消息。
德皇威廉二世哪里能够接受这样的结局,在听到施里芬计划已经破产,德国不得不陷入一场持久战的时候,威廉二世愤怒的质问道:“我的参谋长先生,请你告诉我施里芬计划为什么会失败?”
听到威廉二世的询问,总参谋长小毛奇面色复杂,他总不能直接向德皇表示,施里芬计划之所以失败,完全是自己的过错吧?
虽然目前的结果是这样的,但施里芬计划被修改的时候,德国军方和统帅部可是没有多少人反对的。
如今虽然已经确定修改计划是错误的,但小毛奇并不觉得这个锅要自己来背。
这只是正常的战略判断错误而已,难道其他人就不会犯错误了吗?
看着面色复杂,一言不发的小毛奇,德皇威廉二世哪里不清楚他的想法。
对于威廉二世来说,他绝对不能接受战争的失败,更不能接受施里芬计划的破产,因为这会极大程度的动摇德国的军心。
在看到小毛奇并不愿意承担责任之后,威廉二世愤怒的说道:“我的参谋长先生,请你告诉我,在你的统帅之下,我们的西线战场是否还有胜算?
哪怕打到最后一兵一卒,我们也绝不能接受德意志失败的结局。如果你无法统帅西线战场的军队取得胜利,就将总参谋长的职位留给更有能力的人吧。”
威廉二世的话已经是明牌了,在目前这种局势之下,基本上相当于强行勒令小毛奇辞职了。
小毛奇当然清楚自己根本无法率领西线军队取得胜利,如今的他已经丧失了德皇威廉二世的信任,自然也没有必要继续赖在总参谋长的职位上了。
于是乎,在第二天,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就以身体不适的原因向威廉二世辞职,威廉二世也很快同意了小毛奇的辞职要求,并且立刻任命陆军部长法金汉作为新的德国总参谋长。
总参谋长人选的变动在德国军方内部还是引起了不小的波动的,不少的军方高层都没想到,原本深受德皇威廉二世信任的总参谋长小毛奇,居然会如此快就下台。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威廉二世几乎是秒同意了小毛奇的辞职请求,仿佛连一瞬间的犹豫都没有。
相较于凭借着他叔父毛奇元帅出名的小毛奇,此时的总参谋长法金汉,在德国军方内部并没有那么高的地位。
法金汉出生于1861年,到今年也才52岁的年龄而已,在军方高层中还是比较年轻的。
更重要的是,别看法金汉因为升任德国总参谋长而被晋升为德国陆军上将的军衔,但他在十年前的1903年,还只是德国的一名普通少校而已。
只用十年的时间就从少校走到了少将,随后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快速被晋升为中将,然后因为被德皇威廉二世任命为德军总参谋长的原因,再次被晋升为陆军上将的军衔。
这段时间法金汉的晋升速度不可谓不快,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德军内部军衔晋升最快的军官了。
这相当于法金汉从少校到上将只用了十年的时间,从一个军方根本不起眼的中底层军官,一跃成为可以决定德军战略计划的军方顶层。
法金汉的晋升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实际上和他的能力没有太大的关系。如果翻开法金汉的履历就能发现,他并未参与重要的战役,从参军到1903年晋升陆军少校,基本上都是靠资历晋升的。
随着时间来到20世纪,因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冲突加剧,导致德国内部也加快了对战争的准备。
法金汉也正式进入到了德皇威廉二世的眼中,并且在最近十年内被快速提拔,算是德皇威廉二世在军方的心腹。
之所以任命法金汉为新任德国总参谋长,实际上也是德皇威廉二世的一次权力平衡。
随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德国军方内部是分裂成了两派的。
一派以原本施里芬计划的支持者为首,他们仍然支持集中兵力进攻法国,寻找机会重新完成施里芬计划。
另一部分军官则认为,既然西线战场已经无法取得太大的战果,倒不如将精力放到东线战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